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中丧文化流行的解读及对策研究.docx

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中丧文化流行的解读及对策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中“丧文化”流行的解读及对策研究

?

?

吴梦瑶徐紫菡

摘要:本调查小组通过设计“大学生群体中‘丧文化现象的流行与影响”调查问卷,概括了大学生群体“丧文化”流行的各种表现。并借助汉弗莱斯的“保护性思维”和吉登斯的“犬儒式的悲观主义”两种观点进行分析,认为这一群体“丧文化”背后潜藏的心理动因在于:通过拉低期待值而减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感,进行自我保护;以幽默、戏谑的方式宣泄情绪或者抑制焦虑,进行一种“温和的反抗”。通过借鉴韦纳的归因理论,提出大学生群体应在“入丧”与“出丧”之间找到平衡,树立正确的奋斗观。

关键词:“丧文化”;大学生群体;保护性思维;犬儒式的悲观主义;归因

“丧”这个汉字在读作四声时,有一层含义是“情绪低落;失意”,常见的组词有“垂头丧气”“沮丧”“颓丧”等。随着互联网向社会的全面渗透,一种青年亚文化的新形式“丧文化”开始流行,它表现为带有颓废、绝望、悲观色彩的语言、图画、音乐等事物,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新的话语风格,如爆红的“葛优躺”表情包,吐槽金句“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动漫《马男波杰克》和小说《人间失格》,还衍生了街头丧T、“丧茶”等事物。“丧文化”也影响到当代青年的主体群体——大学生,本调查小组设计了“大学生群体中‘丧文化现象的流行与影响——以江苏大学为例”调查问卷,通过调查大学生群体中的“丧文化”现象,试图对这一群体中“丧文化”的流行与影响进行解读,并探究其背后的心理动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知态度,寻求辩证的、客观的对待方式。

一、大学生群体“丧文化”流行的表现

“90后”与“00后”的大学生群体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过渡转型和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长大,他们还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生物性转变、从学生到“社会人”的社会化转变以及从习得性向创造性的转变之中,“广阔天地”带给他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更多挑战、承受更多压力。大学生群体追求标新立异,更倾向于真实地表达自我,“丧文化”为他们提供了更能凸显青年群体主体性的表达方式,并且,社交媒体的催化使得群体内部的关联更加牢固,带来了青年亚文化的一次“参与式”狂欢。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群体中“丧文化”的表现,本调查小组设计的调查问卷包含被访对象基本情况,对“丧文化”的了解、态度,接触到的相关事物、使用频率及渠道,“丧文化”对于自身需求的满足,产生“丧”情绪的来源与解决方式等多个方面。有效问卷共计回收200份,采样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并对十名同学进行了现场访谈,从不同角度切入整理了如下报告。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接触到的“丧文化”的相关事物主要有“人间不值得”等丧语录、丧段子,葛优躺、悲伤蛙等表情包,《感觉身体被掏空》等“丧”歌和小说《人间失格》等文学作品,也有通过“丧茶”、街头丧T及没希望奶茶等“线下产品”接触“丧文化”的。其中接触“‘人间不值得等丧语录、丧段子”“葛优躺、悲伤蛙等表情包”的比例都在60%左右,接触《感觉身体被掏空》等“丧”歌和文学作品的比例都超过1/3,通过丧茶、街头丧T和没希望奶茶等“线下产品”接触“丧文化”的比例也超过1/4。例如,自动化专业的郝同学就是通过一家上海的奶茶快闪店“丧茶”了解到“丧文化”的。他说:“之前上海开了一家奶茶快闪店,名为‘丧茶,每款奶茶都取了‘丧丧的名字,比如‘碌碌无为红茶,并且店里还有很多相关的语录。”

在“丧文化”的接触渠道中,有近90%的同学选择了“微博、微信、QQ、贴吧等社交媒体”一项,选择“与他人交谈”“电视、电影、广播等”两项的比例也比较高,均占1/3以上。公共管理专业的陈同学在接受访谈时,表示自己接触“丧文化”最多的渠道是手机上的社交软件,如微信和微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王同学也喜欢有消极情绪时在QQ空间和朋友圈里发泄一下,还专门收集了很多相关的表情包。

在回答“丧文化”和自身心理调节的关系时,有超过3/4的同学认为内心并非表现出来的那样消极颓废,而只是把“丧文化”当成一种调侃和宣泄;仅有不到10%的同学认为“丧文化”完全表达了自己的状态和心理。幼师专业的姜同学在访谈中说:“我觉得要看每个人‘丧的程度吧,那种非常消极颓废,沉浸于幻想的‘丧肯定是要不得的。但我觉得健康的、适度的‘丧可以作为年轻人放松的方式,因为只有懂得休息才能更好的工作。不可能每个人每天都像打鸡血一样,那这个社会太可怕了,要松弛有度,能‘入丧也能‘出丧,不要让‘丧情绪左右自己,而是把它作为调控情绪的一种方法。”同样,郝同学也说:“我还挺喜欢在朋友圈发些这样的段子的,其实很多时候心里并没有那么‘丧,该好好努力还是会好好努力的。”对于“丧文化”调节情绪的作用,有超过一半的同学看到了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帮助人们宣泄情绪、表达感情的积极作用,“丧丧更健康”;但也有将近1/3的同学认为它不值

文档评论(0)

135****08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