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 第3课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 苏教版必修2.docx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 第3课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 苏教版必修2.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第3课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2苏教版必修2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语文第3课《最后的常春藤叶》

2.教学年级和班级: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二年级

3.授课时间:星期二上午第一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文本,理解作者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主题思想。

2.培养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探讨人性、生命等哲学问题。

3.强化文化意识,引导学生感悟中外文学作品的异同,增进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

4.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锻炼学生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在知识层面,学生对小说的基本结构有所了解,但对于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分析作者意图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能力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把握文本细节,但整体上需要加强对于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对人生、价值观等话题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对于如何在文本中寻找并解读这些主题尚显不足。此外,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较为内向,不善于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些情况将影响学生在本节课中对《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深入理解和探讨。因此,教学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梯度性问题,鼓励全体学生参与,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为学生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主题及修辞手法。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与氛围,提升他们的情感共鸣。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运用PPT、视频等展示作品相关图片、作者介绍,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2)教学软件:利用互动式教学软件,设计互动环节,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网络资源:提供相关文学作品及评论,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常春藤叶的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片叶子代表了什么?”通过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接着,简要介绍作者欧·亨利及其作品特点,为学生进入新课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20分钟)

(1)快速阅读:让学生快速阅读《最后的常春藤叶》,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氛围。(5分钟)

(2)详细讲解: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讲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修辞手法等。(10分钟)

a.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主题思想。

b.探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c.讲解作品背景,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

(3)课堂提问:针对讲解内容,设计梯度性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主题、人物、修辞手法的理解。(5分钟)

(2)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5分钟)

4.互动环节(5分钟)

邀请学生上台表演作品中的经典片段,其他学生进行点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提高他们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5.总结拓展(5分钟)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阅读欧·亨利的其他作品,比较与《最后的常春藤叶》的异同,并撰写读后感。

6.课堂小结(5分钟)

强调文学作品鉴赏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双边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知识点梳理

1.作者背景

-欧亨利(O.Henry)简介:原名威廉·悉尼·波特(WilliamSydneyPorter),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擅长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描绘美国社会生活。

-作品特点:情节曲折,结局出人意料,具有“欧亨利式”的幽默。

2.文本内容

-故事背景:设定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描述了一个贫穷的艺术家街区。

-主要人物:约翰·西尔瓦(Johnsy)、贝克(Bek)、贝尔曼(Behrman)。

-情节发展:围绕约翰·西尔瓦的病情和最后的常春藤叶展开。

3.主题思想

-生命的顽强与脆弱:通过约翰·西尔瓦和贝尔曼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不同面貌。

-人性的光辉:贝尔曼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i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