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声音的产生(教学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冀人版).docx

第6课 声音的产生(教学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冀人版).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课声音的产生(教学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冀人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6课声音的产生(教学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冀人版)

教材分析

《第6课声音的产生》是冀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个重要章节,旨在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本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掌握声音传播的条件。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本课为后续学习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征打下基础,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核心素养目标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对简单的科学现象有了一定的观察和认识能力,但对于声音产生的原理这一抽象概念,可能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他们在知识层面,对声音的感知和分类有所了解,但关于声音产生的科学原理和振动概念尚需进一步探究。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有待提高。素质方面,学生表现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但需要引导以培养其耐心、细致的观察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此外,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可能存在注意力分散、合作学习时交流不够充分等问题,这些都会对课程学习产生影响。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兴趣,增强互动,引导合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音响设备、振动演示器、米尺、小鼓等。

2.软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声音产生模拟软件。

3.课程平台:校园局域网教学平台,用于分享教学资源和学生作品。

4.信息化资源:数字图书馆科学教育资源、教学视频、互动学习软件。

5.教学手段:分组合作、实验探究、互动问答、案例分析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学习了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征,今天我们要来探究一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说话、唱歌或者敲击物体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呢?(稍等片刻)好,让我们一起进入第6课《声音的产生》,揭开声音产生的神秘面纱。

2.新课内容呈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教材中关于声音产生的原理。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4页,阅读“声音的产生”部分。大家可以看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也会跟着振动,从而形成声波传播出去。

实验一:振动产生声音

(1)我拿出一根米尺,将其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当我拨动米尺时,大家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声音)

(2)现在我用手按住米尺,不让它振动,再拨动,大家还能听到声音吗?(学生回答:不能)

3.课堂互动

下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个物体,如小鼓、锣鼓等,通过敲击、摩擦等方式使其振动,观察并记录下产生的声音。大家可以讨论一下,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知识总结

经过刚才的实验和讨论,我们了解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5页,阅读“声音的传播”部分。

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声音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如空气、水等。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振动,从而将声波传递出去。

5.实践与应用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传播,下面我们将进行一个实践活动。

实验二:声音传播

(1)我将在教室的一端敲击小鼓,请同学们在另一端仔细听,观察声音传播的过程。

(2)当我在教室内走动时,同学们会发现声音的大小会有所变化,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实践、讨论,教师指导)

6.课堂小结

7.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36页的练习题,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8.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同时,我也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知识点梳理

1.声音的产生原理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形成声波传播。

2.声音传播的条件

-声音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如空气、水、固体等。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3.声音的振动源

-说话时,声带的振动产生声音。

-敲击乐器时,乐器本身的振动产生声音。

-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的发动机振动也会产生声音。

4.声音的感知

-人耳能够感知的声音频率范围约为20Hz至20kHz。

-声音的大小(响度)与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响。

5.声音的应用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语言交流、警报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收藏爱好者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事业编考题需要答案请私聊我发答案

认证主体莲池区卓方网络服务部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FXTU3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