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致弥早期诗作的情感意蕴分析.docx

孙致弥早期诗作的情感意蕴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孙致弥早期诗作的情感意蕴分析

?

?

吴思增

[摘?要]?孙致弥(1642-1709)是清初云间重要文学家,嘉定六君子之一,他才情藻逸,尤长于诗,出仕之前,创作了大量具有遗民情怀的诗歌作品,诗中常含感愤不平之气,体现了“悲以深,壮以婉”的美学风貌,且能符合怨而不怒、具中和之美的雅正之旨。本文选取孙致弥早期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诗作的情感意蕴及渊源。

[关键词]?孙致弥;嘉定;诗风;遗民

[]I206.2?[文献标志码]A

:1003-6121(2021)01-0050-11

嘉定自南宋正式建立县治以来,古今圣贤,代不乏人,自宋元而明清,一百九十二名进士、三名状元,或以政绩著称或以骁将闻名,或以治学取胜,或以书画雕刻流芳。明清易代之际嘉定文脉未断,从娄坚到黄淳耀、侯峒曾,再到嘉定六君子接续[1]28,其中,孙致弥亦占一席之地。

孙致弥(1642-1709)是清初云间重要文学家,嘉定六君子之一,他出身于天主教世家大族,著名火器专家孙元化之孙。他才情藻逸,尤长于诗,有大量体现道家思想和遗民情怀的诗词作品。在诗歌渊源上,他博采众家之长,尤喜杜诗,体现了飞腾绮丽、兼具水墨神韵的美学风貌;诗中常含感愤不平之气,具有“悲以深,壮以婉”的抒情方式。

孙致弥一生有两个重要时间点,一次是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37岁时,未第即奉旨为副使,采诗朝鲜,风雅之致,时称韵事;另一次是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嘉定“部费案”中受到牵连,以新科进士的身份下狱几死,跌入人生谷底。本文择取孙致弥早期诗——37岁出使朝鲜之前诗作做为主要研究对象,谈一谈孙致弥早期诗的情感意蘊及成因。

一、苍凉变雅诗——早期诗作的遗民情怀

(一)一粒相思百种心——红豆意象

唐代王维曾作《红豆》诗,借咏物寄相思。安史之乱后,曾经唱遍玄宗内宫和各个王府的著名乐师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此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因此,“红豆”意象已不再单纯的指爱情、友情,更融入了游子的离思和乡情,歌者的君王之思。明末清初的红豆诗亦寄托了明遗民的故国之思。孙致弥《再和红豆十首》中(第六首)就有“綵笔休翻新乐府,伤心不独李龟年”之句。

红豆诗做得最多的是钱谦益,有《红豆诗初集》《红豆诗二集》《红豆诗三集》,悲凉忧愤,寄托尤深。孙致弥曾经做十八首红豆诗与之唱和。组诗作于1662年,从诗题《奉和钱大宗伯八十寿筵红豆花八首》[2]649(此花素瓣丹心,二十年一开出南海)可以看出,组诗最初是为贺钱谦益(1582-1664)八十大寿而作,正值钱谦益闲居的红豆山庄中一棵二十年不开花的红豆树,夏五月突然开花数枝,秋九月结子一颗。柳如是特命童子采红豆以祝寿,钱谦领悟其深意,写下红豆组诗十八首,并与其族孙钱曾(字遵王)等酬唱。孙致弥组诗正是在此背景下所作,先作八首,写成之后,意犹未尽,因而《再和红豆十首》续之。

组诗中反复出现了二十年、廿年这个时间点。如:“上林别有长生树,烽火凋残二十年。”“南方草木余红豆,摇落秋风也廿年”。(《再和红豆十首》第二首)既与诗题中红豆树二十年一开花的循环周期相合,也点明了钱柳二人情意之长。同时,“廿年”也指崇祯末年日益严峻的内忧外患:1642年,清军攻克松山、塔山、兖州,洪承畴、祖大寿被俘,后二人皆降清;张献忠克舒城、庐州、李自成陷襄阳,黄河决口淹开封,城中三十七万人溺死者十有八九……“廿年”成为一个特定时间,即大厦将颓、社稷濒于倾覆的时间意象,在孙致弥诗中反复出现。

与钱谦益等清遗民诗中的红豆意象一样,孙致弥诗中的“红豆”,不仅从男女之情引申到故国之思,而且连“南国”“碧梧”“相思”等语汇亦转而象征故国。如孙致弥《再和红豆十首》第十首云:“清秋院落碧梧阴,一粒相思百种心。检点啄余香稻句,秖应鹦武是知音”诗中化用了杜诗语句,杜甫《秋兴八首》的第八首里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诗句,通过眼前景,追忆开元天宝前期的盛世,隐含着对唐王朝盛衰的哲理性思考,反衬出诗人心系国家的忧患意识。孙致弥在诗中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意境,思想表达隐晦曲折,一颗红豆,百种相思,相思所为何事,不能明言,唯有检点香稻的鹦鹉是我的知音,伤感的低吟、故国的怀想与清秋气候相应,更生寂寥之感。

(二)自写胸中得意山——遗民形象

除钱谦益外,孙致弥还与多位遗民诗人有来往,如金堡、钱澄之、徐枋等,诗中塑造了多位遗民形象。他曾为澹归诗集题诗,作《题徐用王藏、剩人澹归两公诗册》二首。澹归(1614-1681),僧人,俗名金堡,字卫公,又字道隐,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工书画,著有《颂斋书画录》。金堡为僧三十年,于广东韶州辟丹震寺任住持,深受僧众敬重,名著佛门。孙致弥诗云:

子规啼血洒残春,三峡哀猿迸泪频。争似秋窗灯火暗,一编纻苦复含辛。

刦火烧残不坏身,心同碧血与青燐。残缣断楮谁收拾,凭仗西

文档评论(0)

135****35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