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1999年就业形势预测及对策建议
?
??
?
?
?
?
?
?
?
???
?
?
?
?
?
一、劳动力供求状况
1.1999年中国劳动力的供给
①劳动力自然增长部分。城乡统算,1999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数比1998年减少188万,劳动力自然增长的压力相对有所缓解。大体测算,如果劳动力参与率仍保持在85%,那么将有914万个新增劳动力需要安排。其中,城镇大约为263万人。
②农转非。按照历年的惯例,传统意义上的“农转非”人员,每年大约为300万人。由于新户籍管理政策的实行,农转非人员可能会有所增加,但估计1999年的数量不会太大。
③国有企业新下岗人员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1999年国有企业职工新下岗的规模在300万人左右,与1998年基本持平。
1999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将开始进行,人员分流力度将大于1998年。初步预计,地方政府机关3年要分流400万人,若加上党委、人大、政协系统和社会团体可能达到500万人,按1999年分流1/3计,要分流167万人。
事业单位(科教文卫)总计大约有2650万人,如果按平均精简15%计算(教育、卫生系统1700万人左右,精简余地不大,估计一般在10%左右;其他事业单位精简力度可大一些,但人数有限,故总算为15%),大约共分流400万人,1999年大约要分流133万人。
④上年结转的登记失业人员和累计下岗职工中有就业愿望的无业人员。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预计,1998年底结转的登记失业人员将达到610万人,比1997年底增加32万人。年底登记失业率可能为3.2%,比1997年底增加0.1个百分点。1998年底,下岗职工中未就业的人员预计达600万人,比1997年底的450万人增加了150万人。
以上因素综合考虑,1998年城镇新增就业压力为:下岗未就业450万人,登记失业578万人,企业新下岗300万人,城镇净增加新劳动力322万人,中央政府机关分流2万人,农转非300万人,共1952万人。而1999年城镇新增就业压力为:下岗未就业600万人,登记失业610万人,企业新下岗300万人,城镇净增加新劳动力274万人,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预计分流300万人,农转非300万人,共2384万人。
1999年城镇新增就业压力要比1998年增加22.13%,绝对数要多出432万人。
2.劳动力需求情况
就业作为宏观经济中的一个引致变量,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很多。从宏观管理和调控角度看,主要为两组因素:
一是就业弹性系数。1998年由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估计就业弹性系数可能会回升到0.134。1999年预计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还会进一步发展,就业弹性系数可能提高到0.144,比1998年就业弹性系数增加0.01个百分点。就业弹性系数增加意味着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能吸收的就业人数增加。
二是经济增长速度。对于1999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目前各方面的看法不一。我们按1999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7~8%来预测就业情况。以1998年从业人员70346万人为基数,就业弹性为0.144进行大体测算:1999年我国经济增长6%,城乡新增就业机会608万个,其中城镇486万人(按GDP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吸纳81万人计算);经济增长7%,城乡新增就业机会709万个,其中城镇547万人;经济增长8%,城乡新增就业机会810万个,其中城镇648万人。扣除按经济增长8%所吸收的648万人后,1999年我国城镇仍将有1620多万个劳动力不能就业。从中再扣除登记失业人员650万人(登记失业率仍控制在4%以内)、新下岗职工中有20%的不再就业人员(60万人)、机构改革分流人员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员参加学习和培训、不需当年安置的人员(150万人),当年还将有766万人需解决再就业问题。
二、1999年就业方面面临的主要矛盾
1.经济增长率不高,劳动力供给居高不下
社会就业岗位的增加,从根本上说是由经济增长决定的。1999年,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GDP增长率不可能很高,从而使社会就业岗位的增加受到限制。
2.特殊困难地区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由于体制的原因,目前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国有企业比重偏高,亏损严重,转型困难,加上职工中传统的就业观念仍较普遍,因此,企业下岗职工数量多,再就业难度更大。
3.有关政策对解决就业也有一些不利影响
①关于抓大放小。从一些地区反映的情况看,目前我们实行的“抓大放小”政策,其结果往往是“大的抓而难活”、“小的一放就完”。小型企业本来是吸收就业能力较强的企业,但是小型国有企业放开以后,下岗职工产生的更多、更快。同时,“抓大”的主要方法之一又是“减员增效”,大企业也不断地向社会排放冗员。客观形成了两股减人潮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