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基于试题构成要素的地理解题策略.docx

例谈基于试题构成要素的地理解题策略.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例谈基于试题构成要素的地理解题策略

?

?

翟军

摘要:地理试题包括立意、情境、设问及答案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地理试题的解答过程实质上就是学习者与命题者的思维对话过程。本文试图帮助学习者站在命题者的角度,从试题立意价值导向,情景关键信息把握、设问间逻辑关系和答案要点关联梳理四个方面进行解构,从而实现解题流程优化及解题能力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试题;构成要素;解题能力

在教育和心理特质测试中,试题是一个测量单元,它具有刺激情境和规定应答形式的作用,其目的是要获得被试者的应答,并根据应答对被试者某些心理特质方面的表现(如知识、能力等)进行推测。试题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四个方面:立意、情境、设问及答案。其中,立意是灵魂,体现考试的目的;情境是立意的体现;设问是联结立意与情境的纽带,是实现立意的载体[1];答案是考试结果分析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评价考生学业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

优秀的地理试题,尤其是高考试题都具有这样的特质,那就是:立意指向明确,突出素养考查;情境真实复杂、呈现方式多样;设问聚焦主题、角度新颖,各小问之间结构严谨,往往体现小切口、大纵深的特点;答案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逻辑清晰、边界明确。

地理试题的解答过程实质上就是学习者与命题者的思维对话的过程,如果学习者能够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基于试题构成要素对试题进行解构,那么在解题流程的优化及解题能力的提升上,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领会立意背后的价值导向

立意是指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确定的测量目标。《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了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是基本价值观念,也是人类在处理自身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时必须秉承的基本价值观。目前的地理试题,尤其是强调素养立意的高考试题,人地协调观这一重要的地理学科价值导向往往以内隐的方式存在。如果考生能够领会试题立意背后的这一价值导向,对解题往往能起到关键之效。

例1.(2012年高考安徽卷地理试题)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图1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据此完成第33题。

33.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A.ⅠⅡⅢ????????B.ⅠⅡⅢ

C.ⅠⅡⅡⅢ????D.ⅠⅡ?ⅡⅢ

解析:试题考查考生对区域特征及其成因、地理环境整体性、地理过程等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潜质,凸显试题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立意很高。情境呈现了青海省等降水量线和温度区界线、居民点及地形地势等图文信息。其中,年平均气温分区是对年平均等温线分布状况的简化和概括,是对地理要素信息表达的一种创新,避免了地图信息的冗繁杂乱,利于考生阅读领会。对考生而言,本题情境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气温、降水等常见的地理要素,“陌生”的是以气温分区信息概括该区域的气温特征。

第33题表面上主要考查学生对青海地形的认识。青海省北部为祁连山,南部为昆仑山和巴颜喀拉山,中部为东西走向的柴达木盆地。受地形影响,中部盆地热量丰富,南北热量较为贫乏。实质上该试题隐藏着人地协调观的价值导向,透过居民点分布密度的区域差异——II区居民点数量较多,III、I区居民点数量稀少,反映了在高寒缺氧的高海拔地区人类趋利避害的生存智慧,即低海拔地区适合人类生存,高海拔地区不利于人类生存。如果考生能够领会试题立意背后的价值导向,无疑为解题提供了另一条路径。

二、深挖情境之中的核心词语

试题情境是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围绕主题设置,为呈现解题信息、设计问题任务、达成测评目标而提供的载体,是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建构与素养表现搭建的平台[2]。因为试题情境都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设置的,因此,考生在解题时需要从情境的核心词语入手,准确把握情境主题,深度挖掘情境主题的核心内涵。

例2.(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Ⅲ卷)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

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發弱????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解析:本题组选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为研究对象,以贝加尔湖的成因,湖

文档评论(0)

183****1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