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制改革的区域德育课程领导策略研究.docx

基于机制改革的区域德育课程领导策略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机制改革的区域德育课程领导策略研究

?

?

李淑芬

摘要:现阶段,我国采用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没有对区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课程管理权限或推进实施方面做出明确的要求,但事实上这一级机构在领导区域课程实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研究区域德育课程领导现状入手,剖析了影响德育实效的德育机制运行突出问题,以改革德育机制为基础针对问题构建了五大区域德育课程领导策略,并在潼南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实践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德育;机制改革;课程领导;策略

一、研究意义

1.科学研究的需要。现阶段,我国采用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这个管理模式虽没有对区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课程管理权限或推进实施方面做出明确的要求,但事实上这一级机构在领导区域课程实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当今课程领导研究的趋势、方向、内容等现状看,以区域课程领导为主题的研究尚少。在中国知网的基础教育资源库中输入“区域”并“课程领导”进行高级检索,真正研究区域课领导的13条:其中,研究区域课程领导力的有11条,研究区域课程领导策略仅2条。再进行“区域”并“德育”并“课程领导”检索,显示检索结果为“0”。因此,本课题研究不仅能够弥补区县一级教育行政机构课程领导策略研究的不足,更重要在于填补了区域德育课程领导研究的空白,对完善课程领导研究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2.学生发展的需要。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相关政策出台对学生乃至市民德育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为落实学生德育要求,各级教育机构做了很多探索与实践。调查了解了部分区县德育工作现状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对德育实施推进仍采用传统管理方法,德育机制运行不好、体制不健全是德育效果不佳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改革德育机制、探索符合教育新需求的区域课程领导策略,对增强德育实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3.教育现实的需要。课程领导是指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在一定条件下对课程领域的组织和人员施加影响的过程[1]。因此,课程领导按层次可分为学校课程领导、区域课程领导等。课程领导的概念是相较于传统的课程管理提出的。课程领导所提倡的管理新理念,旨在摆脱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体制的束缚,它是一种人性化的组织管理观,即“组织是一个合作性的、社团的,甚至是协作的系统[2]。教育机制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3]。从对教育机制认识和运用上看,传统的区域德育课程管理存在诸多不足,如:对教育各种机制配合运用不好,对已存在于德育中的教育机制尚未发现等[4]。所以,要建立符合区域德育发展需要的、高效的课程领导策略,改革德育机制是前提。只有研究分析清楚当下区域德育课程管理中教育机制运用的不足,才能指向明确地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德育课程领导策略。

二、区域德育课程管理在教育机制运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各种机制配合运用不好

1.行政计划过重,服务指导不够。

不仅仅是德育,区域若需推动某方面工作(包括实施某一课程)几乎有着固定的操作程序:成立领导机构,领导机构职责主要在管理—拟定工作方案,方案主要来自管理层—制发文件公布方案或召开会议布置工作—阶段性地开展督导工作或开会总结工作—间或开展统一开展一些区域性的德育专题活动—验收总结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行政命令多过与基层商议决策,统一要求多過尊重差异,对基层提工作要求多过为基层服务,检查多过指导,运动性突击指导多过日常跟踪指导,以点带面的指导多过深入研究指导。总而言之,是统管过死,服务和指导供不应求。

2.管束处罚过重,尊重激励不够。

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区域对于学校要做什么、甚至要怎样做要求都十分明确,一旦检查不合格、验收不过关,诸如扣分降等、通报、约谈是常用的处罚方式,而对于通过这些管束和处罚最终想要得到什么,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去引导学校实现德育目标却研究得不多。为了方便操作,管理办法单一,为充分吸纳基层意见,对不同德育现状群体未能做到采取以尊重实际为指导的领导策略,调动不了一线创造性;评价只重结果,无法真正起到激励作用,无法激发广大教育者的积极性。

3.教育内部和社会各方缺乏配合,教育环境不够优化。

教育是以一项社会民生事业,社会的教育大家办,教育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德育的实施有社区、家庭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而现实是,家庭过多依赖学校教育甚至完全将德育责任推给学校(在潼南区,较大比例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学生家庭教育责任也完全落在学校身上);社区只对德育和学生指手划脚全然不知自己对学生品德形成尚有一份教

文档评论(0)

183****9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