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看对《简.爱》疯女人形象的研究-《简爱》.docx

从接受美学看对《简.爱》疯女人形象的研究-《简爱》.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从接受美学看对《简.爱》疯女人形象的研究

《简爱》

?

?

论文导读::接受美学概论。为什么在《简爱》出版一个多世纪之后。共时读者对“疯女人”的偏见。以读者的文学接受为旨归。

论文关键词:接受美学,《简爱》,疯女人形象研究,偏见,接受

?

引言

在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有个人尽皆知的“疯女人”――伯莎梅森。在小说出版(1848年)后的一个多世纪内,该形象一直被忽视,仅被看作是作者用来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一个工具,或者是作为勃朗特所谓哥特式小说的一个佐证,总之只被视为女主人公简爱的闪光形象之陪衬。

直到1966年,英籍女作家琼里斯出版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茫茫藻海》改写了文中疯女人这个角色,从她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里斯对疯女人的解读和改写对于女性主义文艺批评有着不可否认的重要启发和影响,可以说,里斯是第一个打开了通向疯女人顶楼的暗门。一时间,评论家们纷纷撰文,从各个角度探讨这个“疯女人”。最有代表性的是1979年,美国的女权主义者桑德拉M吉尔伯特(SandraMGibert)和苏珊古芭(SusanGubar)合著的《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象》。文中,两位作者从精神分析入手,用女权主义的批评视角重新审视这部作品,指出她就是简爱心灵中的阴暗面,就是她一直想抑制的另一个凶悍的秘密的“自我”!这种论点颠覆了伯莎在读者心中一贯的“疯女人”形象,但它的合理性一直以来却不断

受到人们的怀疑。不过无论如何《简爱》,她们为我们研究《简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打开了通往幽禁疯女人阁楼的一扇窗户。此后,疯女人的地位较之以前有所上升,受关注程度也大大提高。

近些年来,国内学者们对《简爱》疯女人形象的研究也在不同层次上和各异的视角下展开,并且已经取得了许多的成果。著名学者朱虹(1988)指出“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简爱和疯女人同是受男性压迫的姐妹,只不过小说所遵循的‘情节剧’三角关系的公式把她们摆在对立的地位。”他认为这个恶魔般的疯女人形象实际上是一个为三万英磅而被出卖的少女,最后,是她一把火烧了桑菲尔德――这个罪恶和金钱的堡垒、男性统治的中心、女人的监狱和地狱。这种论点仍沿用女权主义批评的方法,看到了伯莎?梅森在男权社会中所处的不幸地位和她悲惨的命运,认为她是父权制度的牺牲品,是一个受压制、受迫害的妇女形象。这在某种程度上起着突出疯女人形象的重要作用,是对一直以来疯女人不被重视的现象的反驳和批评。除了朱先生,黄梅(1987)、方平(1989)、范文彬(1990)等学者都对伯莎这一形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桑菲尔德阁楼上是一个‘疯女人’吗?”等质疑,并认为每一个觉醒的女性身上都有一种因叛逆而来的疯狂,就像“阁楼上的疯女人”,她作为一个意象、象征,最好体现了男权文化对于女性的压制和迫害中国。

为什么在《简爱》出版一个多世纪之后,她的研究者才挣脱“疯女人”的枷锁并热衷于从这一线索来解读女性意识?本研究将跳出只对文本的研究,拟从接受美学出发、从读者接受角度来阐释这一研究热潮。

一.接受美学概论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以读者的文学接受为旨归,研究读者对作品接受

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和规律的理论体系。著名的代表人物有伊塞尔和尧斯,他们对作品内部研究的美学思潮提出挑战,对文本中心论进行反驳,确立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美学理论,实现了文学研究方向的根本变化《简爱》,形成了一种对文学总体活动(作家-作品-读者)过程研究的新思路。

其中,尧斯(1982:224)提出了“期待视野”这一概念。所谓读者的“期待视野”,是指“读者接受文学作品时自身所具有的某种思维定向和先在结构,包括伽达默尔的历史视界和个人视界两方面的内涵”,即文化修养、心理素质、个性气质、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审美情趣、鉴赏水平等。一方面,“第一个读者的理解将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受链上被充实和丰富”,另一方面,“读者以往的阅读记忆也积累了阅读经验;这两者的融合,便形成了一代代读者的期待视野。”按照该理论,作品文本包含着被各种期待视野对象化的可能性。不同时代对特定文学文本的理解,总是受该时代读者期待视野的影响和制约,不同时代读者期待视野的变迁,会导致不同时代的读者对同一文本的理解、阐释和评价产生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一代读者与前代文学作品发生“对话”,使读者自身的期待视野获得对象化。每一时代的读者都是依据自己的期待视野使作品意义现实化。在读者接受方式上,尧斯将文学作品的接受分为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前者具有历史性,它指在不同历史时期读者接受作品的状态;后者具有共时性,它指同一时期读者对同一作品的不同接受以及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的共同接受。尧斯指出,不同时代的读者对同一作品采取不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3****64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