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今后政策取向的几点看法
?
??
?
?
?
?
?
?
?
???
?
?
?
?
?
1998年,扩张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国民经济止跌回升,全国经济仍可保持适度快速增长,经济增长8%的基本要求可以实现。1999年,国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
一、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轨迹显示,经济增长低于两位数后,调整期最多两年,经济就会迅速反弹。但自从1992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呈逐年下降趋势,1998年已进入第7个下降年。1997年7月以来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对国内经济发展较为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逆转。1998年伊始,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政策和刺激措施,但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买方市场条件下需求约束增强,以及政策效应的时滞影响,经济继续走低,预期普遍看淡,增长回升乏力。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跌至6.8%,为1992年以来最低,上半年平均增长仅为7%。同时,出现了以物价指数不断下降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通货紧缩”迹象,零售物价连续11个月负增长,8月份为-3.3%。尽管潜在生产水平也许并未降低,但经济持续下滑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了高增长后的大调整时期。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了需求不足,尤其是国内需求不足的现象。当务之急是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以启动市场,弥补出口下滑,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央也将启动国内需求作为1998年宏观调控的重点,积极采取诸如下调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扩大公共开支等扩张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宏观经济运行和调节重点从防“过热”变成防“过冷”,“适度放松”成了1998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低通胀为政府刺激和启动经济提供了绝佳的宏观经济条件,采取松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国内需求无疑是中国宏观调控部门目前最佳的政策选择。只有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才能在保持社会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推进各项改革和结构调整。确保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的经济内涵即在于此,已成为缓解矛盾、破解困难的必要条件。从发展经验看,如果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低于7%,将会带来严重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给国企改革、增加财政收入等带来困难;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超过9%,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增大。通常国内生产总值8~9%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空间。随着政府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全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应不成问题。
二、1999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及经济走势预测
199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澳门将回归祖国,也是“九五”计划实施第四年,是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关键一年。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在克服了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和亚洲金融风暴等重重困难后,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环境总体来说应该是好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与发展仍是主题,世界正向多极化发展,经济技术合作加强,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经济一体化成为主流,经济市场化加快,市场经济共有规律必然在我国发挥作用。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从供给的角度来说,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累积效应和经济发展,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瓶颈”制约明显缓解,商品供求形成买方市场,据有关部门对近年来国内市场上601种商品供求平衡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1995年供不应求的商品占14%左右,到1998年上半年已经下降为零,而供过于求的商品超过1/4。短缺在经济生活中已经消失,相对过剩已成为一种常态,各种生产要素比较充足,能够支持经济的较快增长。
从需求角度来看,中央1998年以来采取的一系列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将继续发挥作用,1998年新开工和加快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相当一部分要结转到1999年,一些“九五”期末和“十五”期初的项目也提前于1999年开工,1999年的投资还将继续增加。1998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经过一段时滞期后,1999年将进一步显现,投资需求将拉动投资品价格上扬,同时带动消费品价格上涨,进而刺激消费和投资。
从宏观管理角度来看,国家宏观调控手段逐步成熟,既有治理通涨“软着陆”的经验,又有应付经济萧条、通货紧缩的经验,驾驭宏观经济运行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计划、金融、财政等宏观调控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建立,宏观调控能力增强。
从资源配置的手段来看,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机制的主导地位逐步形成,开始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加速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与此同时,中国1999年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从国际环境来看,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前景尚难预料。全球性生产能力过剩,市场容量缩小,经济竞争加剧,世界经济面临大调整,整个外部环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还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出口形势仍然不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