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之先河.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开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之先河

?

?

开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之先河

一、“中心”应运而生

武汉音乐学院位于荆楚腹地、长江之滨。一方面,学校深受钟灵毓秀的荆楚大地与奔腾不息的滚滚长江之滋润;另一方面,武音学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聚焦长江流域地区,把研究荆楚传统音乐文化视为己任。于是,这所国内九大专业音乐院校之一的音乐学院在办学特色和学术传统上显示出诸多荆楚与长江的地域文化特色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近年来,由全球化、现代化而引起的当今社会对多元文化的重视和文化多元的提倡,在国内音乐学术界也引发了一阵地域音乐文化研究热。仅2009年以来,我国就已相继召开了两届以“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实际上,武汉音乐学院在区域音乐文化研究方面起步甚早。大约是1950年代中期,任教于该院的杨匡民、方妙英、刘正维等学者就开始了对以民间音乐为中心的荆楚地区及长江流域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经半个世纪的辛勤耕耘,在这一区域音乐文化研究方面的积累堪称深厚。在这个群体的系列研究成果中,杨匡民教授于长期研究湖北民歌基础上担纲主编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作为国家“七五”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民族音乐集成”的国内第一部专著,上世纪80年代末一经出版问世即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好评,并得到国家文化部门的表彰;刘正维教授关于长江中上游戏曲声腔系统的系列学术成果,被学界认为在戏曲声腔史的研究上具有开拓意义;史新民教授于1980年代主编的《中国武当山道教音乐》,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系统研究道教音乐的专著,对于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和影响;童忠良教授在深入研究“曾侯乙编钟乐音体系”的基础上撰写出的《曾侯乙编钟的三度音系》,被学术界誉为“改写中国音乐史”的力作。不难看出,至上世纪90年代前后,武汉音乐学院的音乐学理论学科已悄然形成“荆楚民间音乐文化研究、武当山道教音乐文化研究、荆楚地区音乐文物研究”三个优势学科领域。所谓优势学科领域,还体现为学术梯队的形成和学术课题的成片。事实上,在几位前辈学者之后,还有丁承运、蔡际洲、田可文、周耘、李幼平、刘红、胡军、王洪军、孙凡、孟宪辉、徐烨、许璐等一批学者承接了荆楚地区及长江流域音乐文化研究的薪火,名副其实地形成了一个有地域音乐文化研究特色的学术梯队。他们主持的各种层次的科研课题,也多有区域音乐文化特色。如刘正维教授主持的教育部立项课题《湖北民间音乐研究》、刘正维教授、蔡际洲教授、周耘教授、胡军教授分别主持的文化部重点课题《中国民间音乐现状调查》之四项有关荆楚民间音乐现状调查的子课题研究、史新民教授主持的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湖北民间器乐文化研究》、丁承运教授主持的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上古楚琴形制研究》、蔡际洲教授主持的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湖北民间音乐集成多媒体音像资料的开发和应用》、李幼平教授主持的湖北省教育厅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长江流域音乐文物研究与开发——湖北音乐文物研究与开发》、周耘教授主持的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荆楚民俗音乐文化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及教研项目《荆楚民歌唱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胡军教授主持的湖北省教育厅项目《中国近现代道教音乐研究》,等等。另外,田可文教授的“湖北音乐史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周耘教授的《土家族音乐史》已收入我国首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正式出版。与此同时,武汉音乐学院籍地理优势,围绕曾侯乙墓出土的音乐文物相继举办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交流·曾侯乙编钟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1988)、“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1998)、“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专题学术活动。

图1采风一景

跨入新世纪,武汉音乐学院的区域音乐文化研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003年,我院抓住国家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提出的站在世纪学术前沿,以高起点、高水准、高目标启动建立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科研工程的机遇,决定着眼于武汉音乐学院多年来在上述传统优势学科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研究方向,整合自身智力结构与学术资源,突出荆楚区域文化特色,申报建立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2003年7月,经各方努力,武汉音乐学院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报经国家教育行政机构批准正式成立,并确认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著名古琴演奏家、丁承运教授受聘担任中心主任,田可文、谷杰担任副主任。2012年,周耘接任中心主任,王洪军、陈明接任副主任。在中国音乐学术界,武汉音乐学院原本就有开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先河之誉,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借助新世纪国家人文社科研究发展的战略应运而生,为此搭建起了一个更为合适和坚实的高端平台。

二、基地运作模式

根据章程规定,作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依托

文档评论(0)

黄锦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美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