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案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0).pdfVIP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案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0).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8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习目标】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结合景观图,掌握主要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3.运用示意图,描述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基础知识】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2.表现形式

(1)地壳运动: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2)岩浆活动: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面的过程。

(3)变质作用: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3.对地表的影响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判断

1.地壳的水平和垂直运动是依据地表的运动方向判定的。(×)

2.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水平运动造成的。(√)

3.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

和生物分解等的过程。可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2)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的过程。

(3)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4)堆积作用: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的过程。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连线把四种外力作用与主要发生区域连线。

答案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类型

成因分类形成典例

侵入岩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凝形成的花岗岩

岩浆岩

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碎屑物质被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

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固结而成

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

变质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压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成

2.岩石转化

侵入作用、喷出作用

(1)岩浆――――――――→岩浆岩。

变质作用

(2)各类岩石――――→变质岩。

搬运、沉积、埋藏及成岩作用

(3)各类岩石――――――――――――→沉积岩。

熔化

(4)各类岩石――→岩浆。

3.物质循环过程

(1)三类岩石与岩浆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

(2)图中的地质作用是

①冷却、凝固;

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③压实、固结;

④变质作用(高温、高压);

⑤熔化。

判断

1.花岗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2.变质岩中含有化石。(×)

【考点剖析】

考点一:河流和湖泊

11

例..湖泊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也是主要湿地资源。下列地区湖泊分布较少的地区是()

A.多雨水的花岗岩地区B.冲积平原区

C.多雨水的石灰岩山区D.青藏高原区

C

【答案】

【详解】

冲积平原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众多;多雨水的石灰岩地区,流水的溶蚀作用强,岩石的透水性强,形成喀

CABD

斯特地貌,地下暗河、溶洞等较多,地表水易转化为地下水,不易形成湖泊,湖泊分布较少,正确,

C

错误。故选。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