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pdf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第一篇: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是人的身体健康方面,

因而,对于医疗方面的要求也就突显出来,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

自然也越发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与讨论。

在新世纪,随着回归大自然的思潮,人们对绿色食物、绿色药材会

更加向往,对健康更加关注。发展现代中药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有广阔的市场及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

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从而

实现中药现代化。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

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

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

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

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药发展现状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

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医药正陷入

传承危机。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统计,按来源来分类,中药资源可分为药

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3种,分别有11146种、1581种和80

种;按使用情况可分为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3种,分别有1200多

种、4000多种和7000多种。

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

国中医科学

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

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天然药物仅占世界天然药物市场的3%-5%,

中药出口额不足国际中草药市场的10%,与我国天然药物大国的地位

极不相称。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

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仅占GDP的0.69%。

另外,由于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严重短缺,过度开发使宝贵的中

药材资源濒临枯竭。我国林麝、黑熊、马鹿等40个种类的药用动物资

源显著减少,其中,麝香资源比上世纪50年代减少了70%;冬虫夏

草、川贝母、川黄连等资源被严重破坏,野生甘草蕴藏量减少了80%,

常用药材人参、三七的野生个体已很难发现;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

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不充分;中药

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中药材质量的不稳

定和品种的混乱,使中药材资源远远没有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

二、化学成分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很少进行活性成分研究

一些研究者只是单纯进行化学研究,满足于发现一些新化合物,对

活性则极

不重视,很少有人进行活性成分研究。为了能够发现新的化合物或

新的结构,一些人对有多年临床疗效的中药或民间药兴趣不大,宁可去

寻找那些新的植物资源,而不管它是否有活性或是否有临床经验。

(二)活性成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不当

所谓活性成分研究,多半只是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在测定结构之

后,再送至

有关活性筛选部门进行活性筛选,碰着算,碰不着拉倒,收效甚

微,较少有人采用活性指导下的导向分离方法。因此,那些含量甚微、

又难于分离的活性成分在分离途中可能丢失,丢失了也难于察觉。

(三)化学家与生物学家相互脱节

生物学家尽管不断宣布在身体机能、细胞或基因调控方面有新的

发现,但未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灵敏、简便、可靠的活性筛选体系。

故化学家即使想进行活性成分研究,也常常无法实施。

(四)未能充分重视中医药的传统经验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

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

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

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的研究,由于种种

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如pH值、肠内菌

丛、酶等)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

文档评论(0)

199****08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