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自由思想演化的两个阶段看马克思自由主体的发展.docx

从马克思自由思想演化的两个阶段看马克思自由主体的发展.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从马克思自由思想演化的两个阶段看马克思自由主体的发展

?

?

绳俐

摘要:关于自由问题的思考一直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占据主要地位,而其思想演进也经历了由萌芽到成熟、完善的不同阶段。本文将以文本为主,着重探讨萌芽与成熟两个阶段马克思自由主体的发展变化,力图揭示促使其主体变化的原因,以加深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认识。

关键字:马克思、自由主体、实践

人类对自由的思考总是无止境的,从早期神话故事到当代政治民主皆把自由作为一个讨论的重点。与之相呼应,关于自由问题的思考也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占据极大地位。而本文则是针对这一主题,通过探讨马克思自由思想的两个重要阶段,即萌芽与成熟阶段,达到进一步理解马克思的自由观的目的。

学界一般将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分为四个阶段:《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是其自由观的萌芽阶段;《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第六届莱茵省会议的辩论》及《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和《摩泽尔记者的辩护》则是马克思在对自由的沉思上转向了现实的维度;《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德法年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则为马克思自由观奠定基础;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与《资本论》则共同标志着马克思自由观的成熟。本文就以《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德意志意识形态》两篇在马克思自由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著作为主体,阐述马克思自由观的由萌芽到成熟阶段的发展变化。

一、萌芽时期的马克思自由观

1841年的博士论文是马克思在系统研究希腊化时期的哲学基础上,对布鲁诺·鲍威尔提出的自我意识的批判问题所做的回应。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比较了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异,并通过挖掘伊壁鸠鲁的原子偏离学说,探讨了自我意识的内在结构、精神和物质、自我意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初步构建起了以人的自由为核心的本体论。

首先,在研究对象上,马克思区分了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自然哲学所代表的不同对象。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的代表的是决定论的唯物主义,而伊壁鸠鲁则代表了非决定论的唯物主义,由此,阐述决定论以外部世界的物质存在为研究对象,而非决定论则以人的自由、人的精神的个体存在为研究对象;在思维方式上,决定论崇尚以因果律建立的实证科学的存在方式,而非决定论则崇尚以目的论建立的抽象思辨的思维范式。显然,马克思选择了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传统,但是,他又非完全赞同。主要表现为马克思否认伊壁鸠鲁哲学中悲观的、消极的因素,赋予感性以能动性、创造性,并且把感性的生活世界看作是人的自由的发展。

在对原子的规定中,马克思将伊壁鸠鲁对原子特性和原子概念的构成及其关系进行说明。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原子论中最具价值的地方,就是区分了原子内部的“概念”和“特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二版,第39页。],并由此揭示了人的个体性的、精神的存在。在伊壁鸠鲁那里,原子的“概念”指的是原子的质,即原子作为存在的规定性。这是原子的个体性的、精神的、形式的东西,是原子的自为的、不变的存在,因而也是决定原子本性的方面。另一方面,原子的“特性”指的是原子的质料、定在,这包括了原子的体积、形状和重力。这是原子的物质世界和普遍性的规定,是原子的自在的存在、变化的存在。马克思借用伊壁鸠鲁对原子特性与结构的分析,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偏斜运动与人的自由的两方面意义:其一,揭示了人的自由是个体性的存在;其二,揭示了人的自由是由人的内在精神和自身自然构成的,人的自由的实现即是对他自身自然的否定。人的自由及其实现表明,人的自由是充满内在矛盾的,也是具有自身的感性的、物质的现象形式的存在。

此外,马克思还从偶然性與感性的人两方面进一步说明人的自由。“感性”既可以从认识论概念理解,又可以从本体论概念进行理解。从认识论上理解,感性指“主观假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二版,第22页],即人的感觉、知觉。从本体论意义上理解为“客观现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二版,第22页],即人的本身的存在。“偶性”这一概念是承接“感性”概念的本体论含义进一步伊壁鸠鲁关于偶然性的观点发展而成的,在本体论的意义上,是指“不稳定性”、“任意性”、“是一种只具有可能性价值的现实性”,或“抽象的可能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二版,第27页],而这些概念都可以归纳为人所具有的自由想象、创造的能力以及人不受外在必然性和命运束缚的自主性。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究其根本,只是马克思就人所具有的自由的本性所进行的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考,还是限于原有的哲学框架。但是标志其自由思想成熟阶段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则是马克思在他世界观与政治立场不断加入现实因素后的

文档评论(0)

134****46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