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分课堂理念的翻译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docx

基于对分课堂理念的翻译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对分课堂”理念的翻译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

?

?

李惠英

[摘要]“对分课堂”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形式上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讨论,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的内化环节,采取“隔堂讨论”。现将这一理念应用于英汉翻译教学中,以期对传统翻译课堂进行根本性变革,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效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分课堂;翻译教学;内化吸收;隔堂讨论;教学效果

[]G642[文献标志码]A[]2096-0603(2018)03-0014-0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但出现了教育质量显著降低的问题。高校课堂缺课率较高,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等现象屡见不鲜。同时,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发生了变化,对成长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学生,课堂上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在网络和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讲授式课堂更显枯燥乏味,课堂改革呼声不断。2014年春,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学新教授基于亲身教学实践提出了“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根本性变革。

二、“对分课堂”理念的特点与价值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完成既定内容的展示,各种方法的使用都是要引导学生配合教师的讲授,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思考。学生被动跟随,不能主动参与知识建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也无法落到实处。传统教育的一个改革方向是采用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需要教师深度参与,不适合大班教学。由于讨论的开放性特点,讨论式教学更适合学生学习动机普遍较强的课程。此外,讨论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时间有限,学生需要预习才能展开有效讨论。国外学生有展示自我和注重表达的文化传统,讨论过程积极性强,而中国学生有规避冲突、言谈谨慎的文化传统,这些都会影响讨论的效果。

对分课堂整合了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其核心理念是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讨论,师生“对分”课堂,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的内化环节。对分课堂的模式主要包括: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因此也称为PAD课堂(张学新2014)。其核心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师生“对分”课堂。更重要的是采用“隔堂讨论”,保证学生讨论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个性化的知识内化吸收。对分课堂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性和教学的情景互动性,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是建构主义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独特结合,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老师主动灌输为积极引导。

三、“对分课堂”在《英汉翻译》课程中的实践

鉴于对分课堂强调内化吸收和隔堂讨论,是对传统课堂的根本变革,现将这一教改理念应用于英汉翻译教学中,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效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笔者对河套学院2014级英语专业本科1班的《英汉翻译》课程首次尝试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该班共有28名学生,每学期的理论教学周为16周,每周一次课,每次课包含两小节,每节课45分钟。在一学期16周里讲授15个题目,第一周的第一小节为课程介绍以及课堂要求,第二小节讲授第一个话题。第二周的第一小节为课堂讨论,第二小节讲授第二个话题。以此类推,第16周的第一小节讨论第15个话题,第二小节为总结,对本学期15个话题做总结。下面以第六章第一小节翻译技巧——转词类转换法为例,具体说明对分课堂讲授三个环节如何实施。

(一)讲授阶段

第一周为教师讲授阶段。首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使用多媒体通过三个英译汉句子导入本章节的翻译技巧——词类转换法。学生将教师给出的三个英语句子翻译成汉语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三个例子的特点——每个句子中的英文在翻译成汉语时都进行了词类转换。然后,教师讲授这一章节的重、难点。重点是英汉翻译中词类转换频率较高的几类词:英语中的名词、介词、形容词和副词经常转换成漢语的动词;难点有两方面,一是词类转换法反映出的英汉语言的差异,即汉语呈动态,英语呈静态;二是词类转换法反映出的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具象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抽象的。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下复习当堂的内容,写一篇读书笔记;十个句子英译汉和一篇段落英译汉,涉及词类转换法。

以上讲授阶段大约用一小节的时间,讲授过程中,教师通过实例对重、难点进行讲解、点拨,但不会详细地全盘讲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提升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二)内化吸收阶段

在教师讲授之后的一周时间内,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并完成作业,对所学内容进行内化吸收。在此阶段,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充

文档评论(0)

180****9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