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例谈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和运用
?
?
解桂芬
摘要:解读和运用教材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教材当做唯一资源,为教教材而教教材;有的教师将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与单元目标割裂开来;也有教师抛弃教材,只把教材作为引子,授课时脱离文本,游离于教材之外。针对以上现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教材解读和运用的看法。
关键词:教学;创造性;教材
一、正确领会编者意图,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所以,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应注意挖掘教材内涵,正确领会编者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精读课文《再见了,亲人》,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虽然课文通篇是以志愿军向朝鲜人民话别的口气写的,但是在解读教材时,教师应该想到,既然是话别,就应该是双方的;在处理教材时,就应该把教学内容设定为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互相话别;在使用教材时,应该采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比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志愿军向朝鲜人民告别的话语时,可引导学生想象,朝鲜人民听了志愿军告别的话语会怎么说,并用合适的语气表达出来。这样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如,在学习“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所做的一切”的内容时,可借助多媒体拓展学习资源,使学生了解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一切,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仅朝鲜人民为中国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同样,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为朝鲜人民付出了血的代价,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学习资源的开发,不仅能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突出教学重点,落实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且能巧妙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另外,在学完全文后,可设计读写迁移的环节,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象假如自己是大娘、大嫂或者小金花,仿照课文结构,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通过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全面了解教学目标,合理地运用教材
解读教材,一要和研读课标相结合,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应达成的目标要求作了精要的提炼;二要将一篇教材的解读放到整册教材或单元主题中去,其教学目标才能被把握得更准确、更充分;三要明确一篇课文在单元中所承载的作用,即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获得哪些知识、得到哪些能力的训练、获得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教学中这个目标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单元教学目标:一是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二是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因此在学习本组课文时,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组中有一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正是通过母亲的外貌、动作以及语言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之情。但有位教师在教学本文时,却将环境描写当作教学重点,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字里行间寻找,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母亲工作的环境很恶劣,然后将“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一句话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体会,反复诵读,看似达到了一咏三叹的效果,也似乎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殊不知这样的处理忽视了学段目标,偏离了单元教学目标和训练重点,这种处理是不可取的。
三、立足语文教学本位,充分地运用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由于教师对课标的曲解和断章取义,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抛弃教材或只把教材作为引子的现象,课堂学习脱离文本,游离于教材之外,使语文教学变得繁杂琐碎,万象杂呈。
例如,有位老师在执教《武松打虎》一文时置语言文字训练、体会人物的性格、感受名著的魅力等教学目标于不顾,在课堂上先是指名学生装扮成武松、老虎表演“武松打虎”,接着开设“法律讲堂”,进行“法庭审判”,让学生评论武松该不该打虎?武松打虎犯不犯法?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通过激烈讨论,终于得出了“老虎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打老虎是违法”的结论。整堂课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得热热闹闹,可是这堂课的语文在哪里?整堂课学生几乎没打开过课本,他们习到了哪些语文的东西呢?
毋庸置疑,把法制教育引入语文教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