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基于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
?
?
摘要:目前,有不少初中化学教学缺少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究其原因就是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导致情感教育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研究者基于布鲁姆情感领域教育目標分类理论把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为萌发意愿、产生体验、巩固持续和逐渐内化四个层次。以初中化学创意课“吹不灭的蜡烛”为例论述教师需要借助合适的素材,让学生亲身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化学史总结提升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和意志等情感。
关键词: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化学教学;创意课程;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4-0062-03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化学教学要让学生“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1],足见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兴趣和意志品质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科教学活动是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中,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动机、兴趣、意志、个性心理品质、审美观和价值观等,这些都属于情感领域。但是,在一般的学科教学中,情感教育却始终不能像认知教育那样落到实处,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充分利用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导致情感教育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2]本文尝试将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运用到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并以初中化学创意课“吹不灭的蜡烛”为例,详细阐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和意志等情感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概述
虽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学习化学课程应达到的目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但是并没有给出详细的教学操作细则。笔者认为,布鲁姆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能有效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和意志等情感。布鲁姆认为,情感领域教育目标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类别:(1)接受或注意:愿意注意某件事或活动;(2)反应或兴趣: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3)价值评估或评价;对知识做出态度上的正面肯定;(4)组织:在复杂情境中,对各种价值观加以比较,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5)个性化:将所学得的知识观念或情感内化为自己情感态度结构的一部分。
这样把情感领域教育目标排成一个由低到高递进的有序连续体,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笔者认为,完全将之不加变动地运用于目前的课堂教学实践,有可能会因为难以被师生理解和把握而不能取得理想的情感教育效果。因此,有研究者在借鉴布鲁姆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化学课堂教学实际,重新对情感领域教育目标进行分类:(1)萌发意愿:学生开始察觉到某种刺激或现象,并产生留心关注它的意愿。这一阶段的关键目标是引起注意。(2)产生体验: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学生开始对某种刺激或现象做出反应,并形成某些情感体验。这一阶段的关键目标是激发动机。(3)巩固持续:学生对某种刺激或现象所形成的情感体验不断趋于巩固、持久。这一阶段的关键目标是培养兴趣。(4)逐渐内化:学生深深地被刺激或被现象吸引,以至于卷入,并逐渐形成某一种倾向和观点(态度)。这一阶段的关键目标是培养意志。[3]
二、基于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教学设计
“蜡烛的燃烧”是初中化学课程中重要的探究实验,沪教版教材将之安排为需要学生探究的第一个实验,因此该课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设计缘由
研究证实,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学生科学学习动机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育带来的结果,表现为以应试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概念、定理等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证明和重构教材中的概念、定理等。实际上,多数中学生还是希望通过参与实验探究书本上呈现的知识、原理,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为满足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识的愿望,笔者基于教材中的探究实验“蜡烛的燃烧”,并结合生活中蜡烛燃烧的一些现象(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不容易吹灭),创新设计了“吹不灭的蜡烛”这一学习项目,旨在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深刻理解科学原理,促进初中化学知识点学习的融会贯通。
(二)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学生学完一节课后所应掌握的本领或需要达到的目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对学习目标的编写应该尽可能明确、具体,一般要求对学生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后能够做什么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描述。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达到的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如下:(1)萌发意愿:笔者以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不容易吹灭现象为导入素材,引发学生关注。(2)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