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工程中校政企协同培养人才新模式的探索.docx

回归工程中校政企协同培养人才新模式的探索.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回归工程”中校政企协同培养人才新模式的探索

?

?

王宏宇袁晓明刘会霞

摘要:文章针对高等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诸如“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态度不积极”等问题,将具有人才供需侧特质的区域产业集群基层政府引入到校企联合培养中,提出了“高校积极主导、政府充分融入、企业深度联合”的校政企协同培养人才新模式。在阐述这一新模式提出背景及其核心思想的基础上,文章从协同培养组织与运行机构的功能定位、开放型实践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内外并举质量评价机制的完善等

三个方面对这一新模式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培养模式;工程人才;校政企协同;区域产业集群

:G640文獻标识码:A:1002-4107(2018)06-0068-03

高等院校工程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1]。我国作为高等工程教育大国,正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等院校工程人才培养尤其是其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决定了高等院校工程人才培养需要更加紧密地贴近工程实际、更加强化校企双轮驱动深度联合培养、更加注重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回归工程视野下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然而,在高等院校工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遇到了“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态度不积极”等现实阻力[2],而且还出现了“工科教育理科化”(即认为工程教育在校期间仅需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育狭隘化”(即认为实践教育仅仅是工程技能培养)两种极端倾向[3],同时对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机制也尚不够健全,尤其是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缺乏培养过程中行业企业等外部的直接评价,等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我国高等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针对高等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前述问题,本文在深入剖析“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态度不积极的原因”等问题的基础上,聚焦江苏人才经济新战略下已形成“联合培养集聚人才”新理念的民营中小企业区域产业集群[4],结合江苏大学机械专业卓越计划的推进实施,提出了“高校积极主导、政府充分融入、企业深度联合”的校政企协同培养人才新模式。

一、校政企协同培养新模式提出的背景及其核心思想

随着20世纪末我国高等院校体制改革的实施,众多的原部属高校划归地方管理,同时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推进过程中又新增了许多地方高校,造成随着国有企业转制带来的原本已贫乏的行业企业优质工程实践教育资源更加匮乏。同时,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实体,长期以来其仅仅处于人才的需求侧,加之担心专有技术的泄露、所培养学生难以保证为己所用等一系列现实原因,很难让其主动承担起为整个社会培养人才的职责;从而,高等工程教育尤其是以工科专业为主(特色)的地方高校在回归工程教育过程中处于一种极其尴尬的境地,“政府号召下的校企联合培养”甚至演变成了高校的“一厢情愿”,而且还出现了“工科教育理科化”和“实践教育狭隘化”两种极端倾向。山东大学孙康宁教授、清华大学傅水根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梁延德教授等在2014年联合撰文指出,正是实

践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促生了这两种极端倾向,已对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可见,体制改革带来的实践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促使校企联合培养工程人才的愿景很难落地。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苏南模式”的民营中小企业已从“作坊式”走向“科技型”,并在政府引领下形成了具有显著行业特点的区域产业集群,其不仅在“专、精、特、优”细分领域处于行业创新前沿,而且整个区域产业集群已形成集上中下游企业在内的全流程产业链[5];此外,区域产业集群集聚工程人才的人才理念,也已由过去的“星期天工程师”和“高薪筑巢引凤”正逐渐转变为“以联合培养为途径、以产业文化为影响、以人才政策为机制”的“联合培养集聚人才”新理念。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已形成的“走向北上广”“进驻500强”等择业观念加上独生子女现实下父母的厚重期望等因素,这些代表着我国经济创新发展前沿并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很大的区域产业集群企业仍很难集聚到优秀工程人才。笔者在2013-2014年期间,以一个年工业总产值在200亿且聚集着有近400家民营中小企业的区域产业集群为对象,对其工程人才学历构成进行了专项调研,发现这一区域产业集群中本科学历及以上的工程人才占比不足10%。

一方面,作为人才供给侧的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迫切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另一方面,作为人才需求侧的企业尤其是区域产业集群民营中小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优秀工程人才,“就业难”和“招聘难”同时存在,引用管理学的一个术语就是校企关于工程人才诉求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若能够寻找到兼具有供给和需求的人才供需侧,从

文档评论(0)

180****9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