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docx

基于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

胡庆玲胡明唐祖明

[关??键??词]?教育扶贫;助力;精准脱贫;研究策略

[]?G717??????[文献标志码]?A???????[]?2096-0603(2019)33-0128-03

从2015年起,广西职业学校开展了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基地的建设。这个基地是以促进民族文化创新链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创新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为目标,产学融合、运转高效的新型创新组织。通过基地建设,以期促进职业教育与民族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基地的功能

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基地的建设,要在课程教学、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创新链各环节的整体规划统筹部署,促进创新链上各类创新载体的协同育人,由此,基地从整体上应具备以下四个功能。

(一)培养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人才

职业学校根据地方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设置相关专业,构建课程体系,立足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选择课程内容。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课程运行机制,系统化地培养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人才。

(二)形成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机制

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为适应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需要,通过职业学校系统化培养专门人才来从事民族文化工作,有利于民族文化以职业的社会性、规范性和时代性得以延续和继承。因此,职业学校在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基地能够在学校、政府、企业、社会之间形成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合力,这种合力可以促使职业学校获得政策支持、经费投入等资源,并与企业、行业、民间大师协同创新,形成民族文化传承的创新机制。

(三)实现成果快速转化与扩散

职业学校可根据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将社会需要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选择适宜的传承项目,通过制定创新基地发展规划,将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融入当地文化产业发展之中。同时,职业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可以将民族文化辐射到社会民众,营造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氛围,激发社会民众对弘扬民族文化的兴趣、热情。

(四)为学生提供民族文化育人的环境

育人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建设一个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氛围的基地,寓民族文化精神于潜移默化之中,给学生以熏陶、感染和激励,这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教育,事实上,我们经常在职业学校看到,学生进入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从好奇、了解、思考到产生兴趣,从学习、模仿、练习到展示成果,环境在育人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一些物化性的民族文化,学生可观、可触、可动手,能够帮助他们整体认识民族文化的概要,并在实际动手中体验民族文化的精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文化认同感。

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建设的策略

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专业、课程、活动等各个教学环节和校外各种社会资源。善于灵活运用适合职业学校的方式方法,将有助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基地的有序建设和健康发展。

(一)从立德树人出发,培养文化传承人才

立德树人是职业学校的使命,一方面,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德育元素;另一方面,民族文化具有技艺技能的属性,可以成为学生的从业领域。

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引入民族文化,在引导中职生了解、认同民族文化的同时,挖掘民族文化的育人内涵,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促使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和谐校园和民族精神的建设,使学生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传承人。

从培养民族文化专业人才角度来看,职业学校肩负重要使命,大有作为。过去民族文化的传承基本上采用心口相传、口耳相传、一对一甚至是家族相传的方式,难以进行大规模的传承,后继无人导致民族文化衰落。职业学校以专业为依托,以课程为核心,改变口传身授的模式;编写规范化教材,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改革;拓展第二课堂活动内容,通过校企合作参与真实项目等,这将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规范化的落实,培养高质量的民族文化专门人才。

2004年正式公演的《印象·刘三姐》,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台山水实景演出,全部演员由我校培养和出演。该剧引发了我国新型文化休闲业态的形成与发展,全国各地迫切需求大量实景演出演员。学校基于《印象·刘三姐》建立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开展“实境教学”,使教学情境与工作场景合一,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训练流程与工作过程合一,实训角色与工作身份合一,学生获得“职业人”职业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質的养成,学校以企业需要来组织教学过程,以实境教学来优化实训资源,践行了校企融合培养民族文化人才的理念。

(二)引入商业模式

民族文化传承创新

文档评论(0)

158****71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