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徐州琴书研究的思考.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对当下徐州琴书研究的思考

?

?

于雅琳

摘要:徐州琴书是我国较有影响力的地方曲种,2008年被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在研究队伍水平、研究数量与质量都有较大的提升,但是相关研究成果与徐州琴书的实际传承关联较少,对其传承不能进行有效指导,形成理论研究上升,传承工作下降的局面。笔者认为在目前我国非遗保护转向为对“人”的关注的大背景下,徐州琴书研究力争要转向对徐州琴书“人”的重视,立足徐州地方学校的资源,设计培养徐州琴书“人”的计划与目标,才能真正地实现当下徐州琴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徐州琴书研究

:J607:A:1008-3359(2017)20-0023-03

徐州琴书是我国众多地方曲种的一种,属于曲艺中的说书类。徐州琴书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时调小曲,从明末清初发展至今已跨越300多年的时光。徐州琴书唱腔质朴、音调平和、曲本题材丰富,内容紧贴百姓日常生活,语言俏皮,有说有唱,有说有唱,兼有传神的眉眼与手势等肢体表演,活灵活现,为地方百姓所喜爱。由于徐州地处苏鲁豫皖中心地带,徐州琴书覆盖至周边半径200多公里的地区,曾经受众广泛,风靡城市与乡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影响力,可谓是一个跨地区的地方曲种。

徐州琴书兼收并蓄从初期萌芽、发展与定型的所有形态,文学上初期的小段、中期的中篇与后期形成的长篇并存,音乐体制上兼有曲牌体与板式化的混合体特征,使得徐州琴书既具有明清俗曲的雅致,又拥有后期融入的民风的质朴,如同活化石般一览无遗。这些文化与艺术特征是正徐州琴书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

一、徐州琴书研究的成果

徐州琴书在2008年之前,研究层面仅限于琴书演员与徐州文化局下设的艺术研究所,主要成果较少,主要有《徐州民间音乐集成·琴书卷》和几位琴书演员的论文,研究角度集中在唱段、曲牌、伴奏音乐与曲本文学方面。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化的发展,徐州琴书被外来音乐形式挤压至边缘地带,在城市中各类演出中已经罕见其踪迹,只是在乡村的民俗演出中偶有其踪迹,对徐州琴书的研究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08年徐州琴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其境遇方才有所改善。

改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人员队伍的充实,目前拓展到以地方高校教师为研究主力;二,课题的立项,省部级、市厅级徐州琴书专题课题项目不断增加;三,研究论文增多,从2008年前的个位数增长到当下的四十余篇,先后有《徐州琴书当下发展方式探求》《徐州琴书腔词关系探讨》《徐州琴书曲本文学主题归属》《淮海地区琴书类曲种形成地初探》《邳州地区的徐州琴书民间艺人乐态分析》《徐州琴书节目音乐分析》《小剧场能挽救徐州琴书吗》《邳州的徐州琴书艺人现状调查》《苏北地区民俗音乐现状及区域内高校传承思考》《徐州琴书节目存在类型辨识》《徐州琴书传承途径拓展与思考》《传承中的继承、继承中的创新——徐州琴书历史衍变寻轨》《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徐州琴书王家班”叙事》等论文发表;四,研究视角的拓展,从对徐州琴书音乐本体的研究展开到曲本文学、音韵学、文化人类学等方面;五,徐州琴书专著《徐州琴书概论》的出版,标志着徐州琴书的研究进入到一个相对高度。

总体来看,由于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展开与深入,徐州琴书受益匪浅,不仅在研究层面硕果累累,在演出数量与质量方面也是有所提升,在这种大背景下,徐州琴书保护与发展看似相对稳定,前途光明。

二、徐州琴书研究成果与传承工作脱节

通过以上内容大致可以看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徐州琴书的理论研究蒸蒸日上,有不少成果获得政府认可与奖励。可是这种光環掩映下的徐州琴书传承工作并没有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主要表现在徐州琴书“人”气不旺。自2002年后,官方(文化部门)没有再举办过琴书学员班,21世纪初培养的几位琴书学员现在都已过而立之年,没有新鲜血液的补充,整个琴书队透露出沉寂之气。民间艺人也明确表示,渺茫的前途以及较低的收入没有办法吸引学习者加入表演的传承队伍,表演的传承陷入僵局。与蓬勃发展的徐州琴书研究相比,与“人”相关的传承工作前途暗淡。

由此可以看出,徐州琴书理论研究并没有与现实生活中的徐州琴书传承完成真正对接,换言之,徐州琴书文案研究成果丰富,但研究内容与传承的实践工作严重脱节,或是研究成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而造成徐州琴书研究与传承工作之间的不平衡。优秀的研究工作与成果应该对徐州琴书的传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不是两者各行其是,互不关心,这种脱节的局面应该引起徐州琴书研究者的关注。

从文化部“十三五”发展改革规划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已经从非遗项目的整理推进到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换言之,保护工作已经转向到对非遗项目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的环节。切实地落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势必寻求曲种科学的发展方向与方法,针对当下非遗转向

文档评论(0)

南江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