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药服药护理
2024-01-09
中药基本知识
服药前准备工作
服药方法与技巧
服药后观察与记录
中药副作用与禁忌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contents
目
录
01
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定义
根据药物性质及功效,中药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祛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涌吐药、外用药等。
中药分类
中药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等,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作用机制复杂,涉及多个方面,如直接抑制或杀灭病原体、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应激等。
中药药理机制
如麻黄、桂枝等,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
解表药
如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治疗热毒证、痈肿疔疮等。
清热药
如大黄、芒硝等,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用于治疗便秘、肠燥等。
泻下药
如独活、威灵仙等,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等。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如藿香、佩兰等,具有芳香化湿的作用,用于治疗湿浊中阻证等。
如茯苓、泽泻等,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
03
02
01
如附子、干姜等,具有温里散寒的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等。
温里药
如陈皮、枳实等,具有理气行滞的作用,用于治疗气滞证等。
理气药
如山楂、神曲等,具有消食化积的作用,用于治疗食积证等。
消食药
止血药
如三七、茜草等,具有止血散瘀的作用,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等。
驱虫药
如使君子、槟榔等,具有驱虫消积的作用,用于治疗肠道寄生虫病等。
活血祛瘀药
如丹参、红花等,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用于治疗血瘀证等。
如麝香、冰片等,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用于治疗神昏窍闭证等。
开窍药
如人参、黄芪等,具有补虚扶正的作用,用于治疗虚劳证等。
补虚药
如山茱萸、五味子等,具有收涩固脱的作用,用于治疗滑脱不禁证等。
收涩药
如常山、瓜蒂等,具有涌吐痰涎的作用,用于治疗痰涎壅盛证等。
涌吐药
如硫磺软膏、雄黄散等,具有杀虫止痒等作用的外用药物。
外用药
02
服药前准备工作
病情了解
熟悉患者的病情、病史、过敏史等相关信息,确保用药安全。
03
煎药方法
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如浸泡、煎煮时间、火候等,以保证药效。
01
药品核对
核对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用药时间等,确保用药准确无误。
02
药品准备
根据医嘱和处方,准备所需中药,注意药品的质量和保存条件。
1
2
3
选择适当的服药杯,确保清洁卫生,无破损。
服药杯
准备温度计,测量药液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患者。
温度计
根据患者需求,准备如吸管、喂药器等其他辅助工具。
其他辅助工具
03
服药方法与技巧
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
如有不适或疑似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口服给药方法:将中药煎剂或中成药按照规定剂量和用法,通过口服用药。
服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性质、功效、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服用中药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01
02
03
04
05
06
给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在使用中药前应咨询医生意见,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老年人应根据身体状况和药物性质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儿童应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药物剂量,并采用易于接受的给药方式,如糖浆、颗粒等。
特殊人群: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
04
服药后观察与记录
详细记录患者服药的剂量、时间、方法等,以及服药后的反应和病情变化。
服药情况记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证候,评估中药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效果评估
及时记录患者病情的变化,包括症状的缓解或加重,以及新症状的出现等。
病情变化记录
05
中药副作用与禁忌
胃肠道反应
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可能发生,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过敏反应
肝损害
部分中药可能导致肝损害,表现为黄疸、肝区疼痛等,需定期检查肝功能。
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是中药常见的副作用,可调整服药时间、减少药量或停药等方法缓解。
孕妇禁用
01
某些中药具有堕胎、致畸等作用,孕妇应禁用。
配伍禁忌
02
中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等,应注意避免。
饮食禁忌
03
服用中药期间,应遵守饮食禁忌,如忌生冷、辛辣、油腻等食物。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向患者介绍中药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治疗原理,帮助患者了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和治疗方法。
讲解中药知识
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详细解释中药治疗方案的目的、原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