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VIP

河南省郑州市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7-

河南省郑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唐诗语言的诗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语法,一是它的词汇。以前者为基础的如五七言形式的成熟,虚字的可以省略,簇新的表现手法等等,使得语句更精练、更自然、更解放。而后者则是它的丰富的词汇。这些词汇是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基于生活而形成的。一个诗人写一首诗,很少同时由他自己来创建诗的形式、诗的语法,诗的词汇等,而是基于前人以及他自己在这方面所累积的多数成果而创作。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首成熟的诗歌,可以说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收获。

所谓诗的词汇,并非在生活的词汇之外另外有什么词汇。那种词汇也是偶然有的,近于典故的性质,如金波之为月光,银海之为雪景,芙蓉之为羽帐等,写诗时虽可以适当地运用,但原委主要不能依靠这些;正如写诗主要不能依靠典故一样。诗歌中的形象最好是干脆从事物本身得来,所以《诗品·序》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这至少说明白最平常的真理。诗坛的普遍旺盛,正是要建立在这最平常的真理之上,可是一般生活语言中的词汇怎样才能成为富于诗意的词汇呢?

中国封建社会从汉帝国发展到唐帝国,虽然经过是曲折的,成熟的程度有所不同,但都属于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生活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累积了生活阅历,也累积了生活感受,仿佛一个住了几十年而没有猛烈改变的家乡,其中一木一石,都能唤起生活中丰富的感受和联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个“月”,这个“关”,从秦汉始终到唐代,累积了多少人们的生活史,它们所能唤起的生活感受的深度与广度有多么普遍的意义!正是这样,这首诗才能如此形象地典型地被歌颂出来。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这个“柳”是何等地为生活所熟识。然而诗化的过程也不单纯是生活的熟识,正如上层建筑与基础的关系一样,一个民族心理和特征的形成,虽确定于它的生活,也渊源于它的文化传统。从《采薇》的“杨柳依依”,到《古诗十九首》的“郁郁园中柳”,“柳”的形象起先是偶然地在诗中出现,然而“柳”已经与“春天”与“游子”结下了不解之缘,逐步地深化到生活。而“柳”在诗中大量出现,则仍要到北朝《折杨柳歌辞》出现之后。接着隋,唐进入了统一,随着春风得意的时代,随着游子以至边塞的生活,“柳”就成了生活中最富于诗情画意的联想,它是生活的也是诗的语言。

唐代诗人以豪迈的生活信念,和对簇新事物的敏感,吸取着,创建着新的词汇,这就使诗歌的语言步入更为深化浅出的天地。唐诗的高潮正是在这样创建性发展着的状况下涌现的。这里既无典故,也无堆砌,既无所谓模拟,也无所谓雕琢。仿佛生活本身就已经是诗了。当然有了簇新丰富的词汇,也不确定都能写成好诗,唐代的坏诗也并不很少。确定诗好坏的,仍旧是它的思想感情与艺术造诣。然而语言既是诗歌创作的唯一凭借,也就干脆影响着诗坛的水平,而词汇的丰富过程也便正是唐诗语言诗化的又一过程。

(摘编自林庚《唐诗的语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诗是通过促使语句变得更精练更自然更解放的语法和创作实践中形成的丰富词汇,来实现语言的诗化的。

B.写诗的时候,虽然可以适当运用典故,但最好还是干脆从事物本身得来生活语言中的词汇。

C.富于诗意的词汇所能唤起的生活感受的深度与广度越有普遍意义,则诗歌传唱越形象越典型。

D.“柳”的形象在诗中渐渐增多,变成生活中最富于诗情画意的联想,它就不再是生活中的语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诗品·序》来证明诗歌中形象最好干脆来自事物本身这个最平常的真理。

B.文章第三段以“月”“关”为例,是为了论证中国封建社会生活基本内容是相同的。

C.文章主要从语法和词汇两个方面来论述唐诗语言的诗化,重点论述了后一方面。

D.末段确定词汇对写诗的重要性,也论及思想感情等对它的确定作用,使论证更全面。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只有更擅长吸取前人以及自己在诗的形式,语法,词汇等方面累积的成果并加以创建性运用,才能创作出佳作。

B.漫长历史时期中相同的生活基本内容,有助于诗人累积生活阅历和生活感受,从而将一木一石这类生活词汇提炼升华为诗歌词汇。

C.“酒”和“剑”这类一般物品,在唐诗中成为富于形象的词汇,是因为它们和“柳”一样,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特殊生活。

D.没有唐代诗人对生活的豪迈信念和对簇新事物的敏感,唐诗语言就难以达到更为深化浅出的程度,唐诗的高潮就不会涌现。

【答案】1.A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7****01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