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梳理(含解析).docxVIP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梳理(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

【知识点梳理】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标志?意义?

标志: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意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的内容?意义?

内容:①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②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③改革开放;④拨乱反正

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况?意义?

概况:改革首先在农村(安徽四川)取得突破。

内容:废除人民公社,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土地所有权归国家集体,农民拥有使用权经营权)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况?意义?

概况:1984年中心: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内容为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意义:企业活力增强,效益提高,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5.我国对外开放进程?

①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8年,将海南岛设为经济特区。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期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最后深入内地。

特点: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深化拓展】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时间

会议

内容

工作重心

历史意义

1927

八七会议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城市→

农村

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1935

遵义会议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

革命形势转危为安,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49

七届二中全会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农村→

城市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

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调整

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

①主要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新的解放区没有土改。

②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③结果:彻底废除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社运动(1953—1956)

①主要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③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78)

①主要原因: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③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今):见前面讲解

6.逐步深化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产生深远影响。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1997年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示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2002年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07年十七大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邓小平理论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