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糖尿病诊治专家共识(2022)要点.pdfVIP

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糖尿病诊治专家共识(2022)要点.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糖尿病诊治专家共识(2022)要点--第1页

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糖尿病诊治专家共识(2022)要点

葡萄糖激酶基因(GCK)失活突变所致的葡萄糖激酶功能障碍导致的糖尿

病是单因糖尿病(MDM)的常见类型,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中的糖尿病分型,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糖尿病。GCK基因杂合突变主

要表现为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以往常称为MODY2型

或GCK-MODY。GCK基因的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则可能导致永久性

新生儿糖尿病(PNDM),即GCK-PNDM。GCKMODY的血糖谱、血脂

谱、糖尿病相关慢性并发症风险与其他类型的糖尿病特点有所区别,因此

其管理方案不同,此外,在生命周期的特定阶段(如妊娠期)需施行特殊

的管理策略。由于临床医师和患者对本病认识不足,导致包括

GCK-MODY、GCK-PNDM在内的单基因糖尿病的误诊率、误治率较高。

定义

葡萄糖激酶是葡萄糖磷酸化和代谢的第1个关键限速酶,被认为是机体维

持葡萄糖稳态的重要葡萄糖感受器,在调节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细胞

分泌胰高糖素、肝脏葡萄糖代谢和肠促胰素的分泌中起重要作用。其编码

基因GCK的失活突变可导致糖尿病,包括杂合失活突变所致的MODY和

纯合失活突变所致的PNDM,GCK基因激活性突变可以导致先天性高胰

岛素性低血糖症(CHI)。GCK-MODY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而

GCK-PNDM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GCK-MODY最早于1992年

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糖尿病诊治专家共识(2022)要点--第1页

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糖尿病诊治专家共识(2022)要点--第2页

在法国和英国的家系连锁分析中被发现,此后的研究证实GCK基因为

MODY的常见致病基因之一。

流行病学

目前认为单基因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1%~6%。

GCK基因与GCK-MDM的病理机制

临床表现

一、血糖谱

GCK-MODY是无症状性家族性高血糖最常见的病因,患者通常不会出现

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较少出现糖尿病酮症。患者仅表现为非进展性

的轻度血糖升高,通常FPG在5.4~8.3mmol/L水平,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约为5.8%~7.6%;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糖

负荷后2h血糖(2hPG)较FPG升高mmol/mol);75g口服葡萄糖耐

量试验(OGTT)中糖负荷后2h血糖(2hPG)较FPG升高幅度常小于

3.0~3.5mmol/L。这种血糖升高的情况一般从出生就存在并且随着年龄

增长维持在稳定的水平,尽管HbA1c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

是与一般人群中老龄化的趋势是平行的。患者一般为无症状性轻度高血糖,

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糖尿病诊治专家共识(2022)要点--第2页

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糖尿病诊治专家共识(2022)要点--第3页

因此往往被忽视,未明确诊断,或者被误诊为早发T2DM。多数患者是偶

然检查时或者因为其他疾病或妊娠期产检发现高血糖。

值得注意的是,GCK基因突变的存在并不能避免随增龄发生的T2DM,因

此,要注意GCK-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7****67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