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中的典故梳理+课件.pptxVIP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中的典故梳理+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前练(深圳二模)剑州道中见桃李盛开而梅花犹有存者唐庚桃花能红李能白,春深何处无颜色。不应尚有数枝梅,可是东君①苦留客。向来开处当严冬,桃李未在交游中。即今已是丈人行②,肯与年少争春风?[注]①东君:指司春之神。②丈人行:指父辈,长辈。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生动描绘了桃李花开之绚烂,第二句又进一步表现桃李花开之盛大。B.“不应”承接前句“春深”构成语意的转折,“尚有”又强化这种意味。C.因为一直在寒冷的冬天开放,所以与桃李甚少往来,对此梅花深感遗憾。D.梅花与桃李象征着不同之人,而诗人对梅花的理解,含有以梅自喻之意。理解性默写2、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今人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3、《琵琶行》中“,”两句,写琵琶女结束演奏后的动作及神态,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其身世的叙述。4、苏轼《赤壁怀古》中,词人发出“,。”的慨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1、C。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开放,桃李花哪里敢和他争春斗艳,作者借此表达自己不合于俗,不与小人来往。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诗歌鉴赏复习之教材中的典故梳理

复习目标1.梳理教材诗歌中涉及到的典故,明确典故内容及用意2.掌握用典手法,学会赏析。

真(旧)题回顾【周测3】坐间客,才论斗,气如虹。挥毫万字,举双白眼送飞鸿〔注〕。莫问梅仙丹灶,休觅山灵蕙帐,追忆采芝翁。便草凌云赋,归奏大明宫。[注]白眼送飞鸿:指以阮籍和嵇康为代表人物的魏晋风度。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典故)【国庆作业二】和师厚接花黄庭坚妙手从心得①,接花如有神。根株穰下土,颜色洛阳春。雍②也本犁子,仲由③元鄙人。升堂与入室,只在一挥斤④。[注]①《庄子》记载“轮扁斫轮”事:“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②雍:孔子的学生冉雍。③仲由:孔子的学生子路。④《庄子》记载“挥斤”事:“郢人垩……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诗尚理,这首诗在说理时形象而不枯涩,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色的。(6分)

真(旧)题回顾【清明假期2】过襄阳楼呈上府主严司空元稹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早晚暂教王粲①上,庾公②应待月华明。【注】①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为“建安七子之冠”,以文采出众著称。②庾公:东晋时期名臣庾亮,据载他曾在武昌登南楼赏月,人们为了纪念他,特建有“庾亮楼”,其景观称作“庾楼明月”。请从记游诗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6分)

考情分析用典是高考诗词鉴赏命题的重点,题型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命题在形式上很少单独设题,大多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综合设题。重点考查以下三个方面:(1)辨识诗歌中典故的使用,读懂典故内容。(2)分析用典的艺术效果。(3)评价其对表现人物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知识梳理一:典故用典:1、概念:引用古籍中的故事(事典)或词句(语典),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内容和思想。2、目的:“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利用典故的“彼时彼境彼情”来类比论证作者的“此时此境此情”3、类型:正用、反用、明用(引用)、暗用(化用)4、作用、效果(1)情感:品评历史,借古讽今,抒情言志;(2)形象:对比、衬托,突出某种形象特征;(3)意境:引发联想,丰富内涵,使意境深远;(4)语言:含蓄蕴藉,简洁精炼,庄重典雅。

知识梳理二:教材中的典故(必修上下册)诗句类型典故内容情感(作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诗经》)写姑娘思念情人比喻渴望得到贤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引用(《诗经》)写宾主欢宴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表达希望尽可能多接纳人才周公广招贤才,正吃饭,听到士子求见,把食物一吐就去接见。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事典(《史记》)表达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谢灵运喜欢游山仿胜,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居住对天姥山的喜爱(与谢灵运相同的志趣)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事典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事典周瑜二十四岁即出任东吴都督表达对英雄周瑜的仰慕,通过对比,表现壮志难酬

知识梳理二:教材中的典故(必修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