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论证-以青海油田南翼山V油组为例.docx

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论证-以青海油田南翼山V油组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论证——以青海油田南翼山V油组为例

?

??

?

?

?

?

?

?

?

???

?

?

?

?

?

摘要:本文根据各项动静态资料和油藏工程理论,对油藏各类开发指标进行计算,对南翼山Ⅴ油组加密后井网适应性进行论证。找出制约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矛盾。并进一步从井网适应性着手提出了改善油层开发效果的调整方案,对改善南翼山油田开发现状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低渗油田井网加密井网适应性

1、南翼山Ⅴ油组概况

南翼山构造Ⅴ油层组主要为(下油砂山组)沉积,其相序在纵向上为半深湖相与浅湖相频繁交替,半深湖相相对发育。该油层组在平面上分布稳定,连片性好,储层分布稳定。Ⅴ油层组储层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孔隙度峰值集中分布在8.5%~14%,平均孔隙度为11.1%;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12.8mD,平均渗透率为2.43mD,系低孔—特低渗储层。

2010年11月~12月,南翼山Ⅴ油组投产NⅤ10-2井与NⅤ6-2井,随后以“270×370水平井+直井”开发模式开发,其中包含直采井34口、水平井10口。在开发过程中,该井组存在的问题主要为:①纵向上缺乏对主力产层的识别,且分布不集中;②水井注不进水、油井采不出油。为进一步优化该油组开发方式,2016年该油组井网调整为“270×185水平井+直井”的开发模式开发,对该井网中5个井组进行菱形反九点直井加密,但注水见效慢现象依旧存在,注水不受效井数量依旧多。以有效提高难采储量动用程度为目的,2018年底该油组开始尝试大规模部署加密长井段水平井。

截止2018年12月,南翼山Ⅴ油组共部署油水井89口,其中直采井52口,水平井12口,注水井25口,平均单井日产油量1.16吨,平均单井日注水量11.32方;年产油量1.91×104吨,年产液量3.13×104方,年注水量9.1×104方;累计产油量14.2×104吨,累计产液量36.70×104方,累计注水量59×104方,综合含水率62.9%,可采地质储量的采油速度1.73%,采出程度6.7%。

2、井网适应性评价

2.1注采极限井距

根据渗流力学理论,在等产量源汇稳定径向流的水动力场中,与主流线垂直等距离汇源处的渗流速度最小,可建立如下渗透率与极限井距的关系曲线方程:

(1)

其中,R--极限井距(m);--井筒半径(m);--注采压差(MPa)。

南翼山油藏Ⅴ油组分别在15、20、25MPa注采压差,流度为0.3~1.3条件下,绘制极限井距与流度的关系曲线(图1),从图(图1)中可以观察出,流度越小,注采压差越小,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的极限井距越小。根据南翼山Ⅴ油组流度0.8和注采压差23MPa,可以得出注采极限井距为120~130m。

图1不同注采压差下技术极限井距与流度关系

从启动压力角度考虑,主流线中点处压力梯度应大于启动压力梯度,即

(2)

其中,--油层静压(MPa);--井底流压(MPa);--地层注采井距(m);--井筒半径(m)。

贾振岐[4](2007)等人利用低渗透岩心驱替实验数据,回归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得到经验公式(3):

(3)

为启动压力梯度(MPa/m)。

由(3)式可计算得到南翼山Ⅴ油组启动压力梯度为0.0467MPa/m。

因此,主流线中点处压力梯度应满足:

计算得出极限井距为110m。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无论是从渗流力学角度还是从启动压力角度考虑,目前南翼山Ⅴ油组加密井距270m,难以建立有效的驱替关系。

2.2合理油水井数比

合理油水井数比,是指油田在开发总井数一定,且井底流压一定的条件下,能获得最大采液量的采油井和注水井的井数比。通过室内实验获得的相渗曲线,可以采用流度比平方根法求取合理油水井数比:

(4)

其中,--油水井数比,--地下原油粘度();--地下地层水粘度();--原油相对渗透率;--水相对渗透率。

图2Ⅴ油组不同含水阶段油水井数比变化

根据南翼山Ⅴ油组油藏基本参数,可以计算得到不同开发阶段相应的合理油水井数比(表1)。

表1南翼山Ⅴ油组不同开发阶段合理油水井数比

同时也可以采用吸水、采油指数法求合理油水井数比计算公式:

开发阶段

合理油水井数比

低含水阶段(含水率0~20%)

6∶1~4∶1

中等含水阶段(含水率20~60%)

4∶1~3∶1

高含水阶段(含水率60~90%)

3∶1~2.5∶1

(5)

其中,R--合理油水井数比;--单井日稳定注水量();--注采比;--平均地层压力(MPa);--采油指数();--原油密度();--原油体积系数;--注水井流动压力(MPa);--含水率(%)。

根据计算得出合理油水井数比为3∶1。

从计算结果可以得到,目前南翼山Ⅴ油组形成有注采对应

文档评论(0)

134****923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