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中华茶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潮州工夫茶艺卓敏.pdf

器中华茶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潮州工夫茶艺卓敏.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茶|文|化

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潮州工夫茶艺

负责人:卓敏

中|华|茶|文|化

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项目一:潮州工夫茶艺历史渊源

二、潮州茶叶的历史

中|华|茶|文|化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传说南宋末年,宋帝南逃时路经凤凰山,口渴难忍,

宋侍从们从山上采下一种叶尖似嘴的树叶,烹制成茶,

饮后既止渴又生津,故后人广为栽种,并称此树为宋种

或叫嘴茶。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中|华|茶|文|化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明潮汕人爱茶,潮地亦产名茶,但清初到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前期,潮汕的茶叶产量少,且未被视为上等。

明朝万历年间(1573一1619),潮州知府郭子章称:“潮

俗不甚用茶,故茶之佳者不至潮。惟潮阳间有之,亦闽茶

之佳耳。这里的“不甚用茶”指的是没有好茶。

凤凰茶山到了清代,潮汕的上等茶依然主要是闽茶。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中|华|茶|文|化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康熙年间,潮州的百花山和凤凰山已有种茶。

道光年间,上善的柏峻村(早称深圳)和饶洋的西岩山已种茶。

清及至光绪年间,建饶的上城村、中团村,坪溪的上社村、岭头村相

继开创茶叶生产。

促成饶平茶叶发展的原因,

一是清初福建茶叶传入的影响,当时只限于富豪商贾饮茶之需。

二是鸦片战争后实行“五口通商”,茶叶出口为第一次高峰,武夷岩茶

名扬英国,不少潮汕茶商前往采购或者在当地开办茶庄经营茶叶出口。

三是清代移居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泰国潮籍华侨习惯饮用家乡茶。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中|华|茶|文|化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百花”又称“待诏山”,即现时饶平的新塘乡待诏山。西石、

顶厝、南村等村舍坐落山边。“凤凰即今潮安县凤凰镇和大

山乡的山地,其东面与待语山相连,历史上属饶平县境,

1958年因建设水库、电站,直接益于潮州、汕头,故划归

潮安县辖。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中|华|茶|文|化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据康熙二十五年(1687)饶平县知事刘扑纂修《饶平县志》载:“

粤中日无茶,所给皆闽产,稍有贾人人南都,则携一二松萝至,

然非大姓不敢购也。近于饶中百花凤凰山多有植之,而其品亦不

恶。但采炒不得法,以致苦涩,甚恨事也。茶种地宜风、宜露、

宜微云,采宜微日,宜去梗叶,落病蒂。炒宜缓急火,宜善揉,

生气宜净锅,宜密封收贮。”这说明康熙年间,饶平县的百花、

凤凰山已经普遍种茶。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