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野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变化.docx

大数据视野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变化.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大数据视野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殷博君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德育模式由于连接理论和实践,因此是德育理论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历史上有许多流派的德育模式,主要有主知型、主情型和主行型三大类型,并且各有自身的理论特点。虽然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缺陷都不相同,但其中隐藏着共同的缺陷:无法真实测量学生的道德素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德育工作带来了技术上的福音,我们可以了利用数据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传统德育模式;大数据;未来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6-0172-03

[作者简介]殷博君,男,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职工,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在德育研究领域,德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难题。而德育模式作为解决理论和实践关系问题的重要尝试,对它的研究无疑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传统德育模式简介

有学者按照品德的成分,把德育模式分为主知型德育模式、主情型德育模式和主行型德育模式。[1]这里仅选取几个例子予以分析。

第一,主知型模式。该模式假设通过基础道德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道德理解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等道德认知能力。传递--接受模式理论基础是道德理性主义,认为道德的可教性是道德认知能力形成的基础。而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则相反,常采用道德讨论法,提供产生道德认知困境的两难问题,在教师帮助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道德推理和判断能力。但问题是过分强调认知而忽视情感和习惯的作用,因此也引起了争议。价值澄清模式弥补了认知模式缺陷,强调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但是却又导致了道德相对主义、忽视教师价值的引导作用等而引起了争议。

第二,主情型模式。该模式把学生品德情感置于道德教育首要地位。体谅模式理论强调道德情感培养是德育的首要问题,因此围绕体谅人、关心人来设计德育过程。角色扮演主张学生模拟社会角色,内化其社会规范从而外化为实际道德行动。在这过程中学生产生道德体验,利于调整思想品德心理结构和丰富对自我的认识。[2]体验教学主张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直接运用现实情境或创设相似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从而建构认知能力,产生情感和加深认识。

第三,主行型模式。该模式把道德行为养成作为重点,包括相倚性管理模式和社会行动模式等。相倚性管理模式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反应和刺激的关系。学生做出行为,然后给予强化刺激,以形成合乎需要的行为。社会行动模式侧重培养学生影响环境的能力,重点培养其公民行动能力。[1]

二、传统德育模式问题

分析以上几种类型的德育模式,共同遵循的操作理路是:

传统德育模式都有缺陷,首先谈主知型模式的问题。以道德认知模式为例,该模式有理论预设,即实施之前学生的道德知识和能力的水平,如科尔伯格的“三阶段六水平”道德阶段论;有德育方法的设计,教师提供给学生“道德两难故事”,采用师生平等的讨论法;有德育目标的阐述,通过呈现“道德两难故事”,引起学生认知困境,在思考中发展道德推理和判断能力。问题是学生道德推理和判断能力的发展是否仅采取引起认知困境、引导积极思考的手段就能解决?忽视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作用,由这种方式引发道德行为是否能够持续?现实中“明知故犯”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仅仅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角度出发还不能解释。价值澄清模式重视学生的价值选择,但忽视德育内容,道德判断能力的形成必定要以一定的道德认知水平和一定的价值倾向为基础,前者是这种能力的生理基础,很难想象学生能理解和解决超越其道德发展阶段的问题;后者是这种能力形成的内容基础,发展其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需要一定的内容作为载体,如果所选择的内容是中立性的事实,就无法做出价值选择,如果所选择的内容是有价值倾向的事实,做出的价值选择很难保证其中立性。单纯发展道德判断力和价值选择能力是个伪问题,价值澄清后果只能造成学生道德观的混乱。

其次,主情型模式的问题。角色扮演法和体验教学法都重视学生道德情感体验,但虚拟的道德环境和真实的道德环境下个人的道德情感和行为是有差异的。并且真实环境下,个人做出的道德行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利益、政治等,教师创设的虚拟的安全的道德环境下,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是否是学生自己真实状态的表达?面临真实道德困境,学生能否做出合理的选择?这些都是疑问。

最后谈主行型模式的问题。相倚性管理模式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S-O”理论为依据,实际上简化处理了道德行为和刺激

文档评论(0)

186****77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