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大豆火龙秧子发生和防治方法.docx

初探大豆火龙秧子发生和防治方法.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初探大豆“火龙秧子”发生和防治方法

?

?

蔡雪萍夏丽芳

大豆孢囊线虫病即大豆根线虫病,又称月夜病、萎黄线虫病,俗称火龙秧子,是大豆全株性病害,也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传染扩散较快,大豆种植区普遍发生,尤以东北三省发生严重,一般使大豆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70%~90%,甚至绝产,有的地区可以导致连续多年不能种植大豆,危害严重。由于大豆孢囊线虫致病力不同,有不同的生理小种,黑龙江大豆主产地区主要分布1号、3号小种,该病寄主范围广,存活时间长,传播途径多,气温、土壤等多种条件都可以导致这种病害的发生,大豆一旦发病很难彻底消灭,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了解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原因和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可避免大豆减产。

1主要症状

大豆孢囊线虫病在大豆整个生长发育期都可能发生。主要为害根部,由线虫寄生大豆根部直接侵害引起细菌侵染,被害植株根系发育不良,在大豆幼苗期,生长变得迟缓,子叶和真叶开始发黄,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花芽簇生,叶片变黄,节间慢慢缩短,不能结荚或结荚很少,荚小子粒不饱满,田间常见成片植株变黄萎缩,严重的地块呈大面积枯黄,好像火烧状,因而又被称作“火龙秧子”。重病的苗株生长停止,叶片干枯、脱落,最后导致死亡。拔出病株可见根系不发达,根瘤极少或根本不结瘤,须根增多,须根上有许多针头大小,白色或米黄色小点,大小约0.5mm左右,是线虫的包囊,这是鉴别胞囊线虫病的重要特征,胞囊一旦撑破根皮,根液外渗,会导致次生土传根病加重或造成根腐。孢囊内的卵在土壤中越冬,孢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存活多年,干旱年份,偏盐碱地发病严重。

2发病条件

孢囊线虫喜温、好氧,胞囊角质层厚,对低温、干旱抵抗能力强,耐碱、耐湿及抗微生物侵染,最长可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土壤内线虫量大,是发病和流行的主要因素。胞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土壤温湿度、类型、质地、耕作制度等因素有關。

2.1土壤温湿度

成虫产卵适温23-28℃,以24℃孵化率最高,幼虫发育适温17-28℃,低于10℃以下,幼虫便会停止活动;最适湿度为60-80%,土壤过湿氧气不足,易使线虫死亡。

2.2土壤类型通气良好的轻壤土、砂壤土、草甸土、盐碱土、老熟瘠薄地坡地等有利于线虫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线虫病发病重且发生早,大豆减产幅度大。

2.3耕作制度大豆胞囊线虫主要分布在0-20cm耕层土壤中,呈垂直分布,20-30cm土层中很少,多年连作大豆的地块土壤内线虫数量逐年增多,危害逐年加重,大豆产量也越来越低。合理轮作的地块线虫危害程度减轻。

3传播途径

3.1大豆胞囊线虫的寄主很广,一种定居型内寄生线虫,寄生豆科、玄参科170余种植物,以卵、胚胎卵和少量幼虫在胞囊内于土壤中越冬,有的胞囊粘附于种子或农具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3.2田间耕作:由于自身蠕动距离有限,胞囊线虫主要通过耕翻播种、中耕培土、收割等农业机械作业将病区土壤传染入无病区。

3.3远距离传播:通过田间水流(灌、排水)、借风携带和大风对土壤风蚀引起沙、尘飞扬等传播;混入未腐熟堆肥或黏附在种子上携带远距离传播,譬如泥花脸豆、种子中混有含线虫胞囊的土粒、土块;大型机械跨区远距离进行种、管、收机械作业也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4防治方法

4.1农业防治

4.1.1选播抗病品种。选用抗孢囊线虫病大豆品种,是防治此病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特别是孢囊线虫重发生区,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线虫危害所造成的大豆减产。如抗线1号、抗线3号、嫩丰15、嫩丰14等,应选择抗病与耐病品种、普通品种轮换种植,或多种抗性基因品种轮换种植,有效避免强毒力生理小种的出现。

4.1.2加强检疫,保护无病区。种子检验是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重要一环。认真做好种子的检验工作,严防与杜绝带病种子通过机械作业等传播传入无病田。

4.1.3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病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4年轮作,防止重迎茬,可基本消灭这一病害,发病较重的地块要实行5年以上轮作。轮作年限越长,防治效果越显著,每年线虫数量平均下降20%~25%,大豆增产1.5~2.0倍。

4.1.4增施有机肥、当令灌水,提高抗病性。增施底肥和种肥等有机肥,促进大豆植株发育良好,植株抗病力增强,发病率可显著减少;早施追肥与叶面肥,对增强植株抗病也有明显效果。当令灌水,减轻泥土干旱程度,增加泥土湿度,可减轻孢囊线虫危害。

4.2生物防治

利用线虫的天敌昆虫防线虫、真菌防线虫和细菌防线虫来控制虫口的数量,对抑制线虫的发生和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用豆丰1号生防颗粒剂每公顷75-150千克与种肥混施或大豆保根菌剂高剂量1500-2250ml拌种,防效更好。

4.3化学防治。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处理,药种比为1:75,包衣后播种;用甲基异柳磷水溶性颗粒

文档评论(0)

177****57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