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浙江省农业保险市场化运作机制研究.docxVIP

基于互联网+的浙江省农业保险市场化运作机制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基于“互联网+”的浙江省农业保险市场化运作机制研究

?

?

王羡

摘要:浙江省自农业保险试点以来,一直采用“共保体”模式。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步骤的加快,该模式的市场化程度略显不足,农业保险市场覆盖率上升受阻,供给与需求不均衡。本文就“共保体”模式现存的困境,从经济学政府市场双失灵的视角深度剖析浙江省农业保险供给不匹配的现象,通过研究以供给侧改革为主导,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升农业保险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关键词:共保体市场化运作机制互联网+

一、浙江省农业保险经营现状

自2006年以来,浙江省农业保险逐步形成了以“共保经营为主、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为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在该模式下,政府主要给予财政补贴、业务开展和理赔技术等支持,浙江保险公司自愿加入“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以下简称“共保体”),并实行“单独建账、独立核算、赢利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方式,其中人保为主承包人,负责日常业务经营,五年一届。2016年新一届“共保体”规模再度增加,由十家保险公司成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共保体”在扩大农业保险覆盖率、丰富农业保险品种和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上颇具成效。

(一)扩大农业保险覆盖率

2015年,浙江省承保主要农作物789万亩,占浙江省播种面积的50.80%,年均增长为34.5%。其中,水稻、小麦和油菜作物承保覆盖面分别达44.98%、80%和68.48%。自2014年起,农业保险保障范围再度延伸,开始探索保障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涉及家庭农场和农机具保险业务。2014-2016年,“共保体”共承保家庭农场805户,农机具7000余台,实现保费收入1026.24万元,支付赔款540.17万元。

(二)丰富农业保险品种

截止2016年,全省共开发农业保险险种50多个,包括全省普适性险种水稻、生猪等21个,地方特色险种草莓、水蜜桃、梨等29个,其中养殖业保险7个,种植业保险22个覆盖了2/3以上的全省地方特色品种目录。同时,创新开办指数保险9个,其中气象指数保险7个,价格指数保险2个。是全国险种开发最多的省份之一。

(三)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是台风、洪涝、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高发地区,对农作物经营者产生难以预估的风险损失。2006-2016年,“共保体”共收取保费37.47亿元,累计为1774.87万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达2380.30亿元,共赔付21.24亿元。浙江省农业保险参保户数、保费收入、保险金额一直稳步提升,各指标已保持连续10年的增长态势,有效防范农业生产风险、减轻农业灾害损失。

二、经济学视角下“共保体”模式的市场化进程问题

自2016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文件指导农业保险的改革方向,主要核心都是围绕“政府引导,加强市场化运作,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有效供给。”

“共保体”建立的十年间成效颇为突出,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该模式的市场化程度略显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该模式导致市场基本无竞争,不利于推出满足市场需求变化的创新性农业保险产品,农业保险品种单一,成员服务的积极性不高。第二、农业保险覆盖面有限,散户及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农保需求没有得到有效反馈,供需存在失衡。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政府和市场在农业保险资源配置上的失灵成为了市场化进程问题的形成机理。

(一)市场失灵——农业保险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

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形成机理包括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性质、“共保体”模式的市场垄断性和农户与保险公司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1.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农业保险社会效益高于保险公司自身效益低。浙江省农业生产地域分散、类型多样、人均耕地面小。根据2017年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公布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2月31日,浙江省耕地面积共计2965.6万亩,人均耕地仅0.52亩。先期进入该领域的保险公司会面临拓荒成本,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现场勘查,致使运营成本大幅增加,降低了保险机构提高农保服务供给的积极性。

2.“共保体”模式的市场垄断。“共保体”的“共保经营、赢利共享”的模式从外部垄断了浙江省农业保险市场,排斥了可能存在的竞争。与此同时,“共保体”成员中人保占比高达64%,且日常经营委托人保(主承保人)负责。人保在“共保体”内部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这会导致“共保体”自身治理及内控结构的疏失,从而增加管理、监督和运营成本。

3.农户与保险机构的信息不对称。由于浙江省农业经营的分散性特征,导致保险机构充分收集、甄別农户和农业企业信息的难度较大。由于信息不对称,保险机构无法提供相适应的保险产品,投保人不能

文档评论(0)

186****607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