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9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2019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共三节

总课时

10

教材

分析

作为高中化学的第一章,本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指复习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是指在初中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拓展,从而为高中化学必修课程

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所介绍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是中学化学重要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以及本章初步建立的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两个重要视角一—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是元素化合物、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化学反应与能量等后续内容学习的

基础。因此,本章内容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对系。对于超过1亿种的物质和更为丰富的化学变化,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規律性,就必领运用分类的方法。这既反映了化学的发展規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通过观察能辩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現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能运用行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因此,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研究是本章教材编写的一条基本线索,

学情

分析

学生刚进入高中学习,其情绪和心理都处于较兴奋状态,而且此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学习能力强、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等特点。经过初中一年的化学学习,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具有了一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课时

3

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交流,阅读教材、归纳小结,认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酸、碱、盐、氧化物进行分类,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通过阅读教材、讨论交流,熟知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了解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会鉴别胶体和溶液。

3.通过动手实验、现象观察、原理分析,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及其应用,初步了解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4.通过对化学物质按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法的学习,进一步掌握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主要性质,会预测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物质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教学重点

1.物质分类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分散系的分类及本质区别、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3.酸、碱、盐的主要性质和转化.

教学难点

1.分类思想的建立及应用。

2.理解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3.根据酸、碱、盐及氧化物的性质理解各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学会从宏观上认识物质及分类,从微观上探究各类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理解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从宏观上对分散系进行分类,从微观上探析不同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理解同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从微观上体会同一类别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是由其含有相同微观粒子决定的。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建立物质两种分类法的基本模型,理解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通过观察生活中丁达尔效应提出问题,引出新知—分散系及胶体,通过预测及实验验证,构建研究和学习物质的认知模型。

根据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探究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1.通过问题探究,经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科学思想,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通过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和胶体的性质实验探究,学会科学、合理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推理、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学习探究,先对物质进行分类,再统一研究同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体会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理解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引导归纳,学生倾听、观看视频、讨论和交流、探究学习。

教学课时安排及目标

课时1物质的分类

依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对学过的物质进行分类,可采用图、表等多种形式,列举钙、碳

等元素的典型代表物;

课时2分散系及其分类

1.能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能举例说明胶体的典型特征。

课时3物质的转化

1.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途径;

2.能利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对常见的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

3.能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上,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做中学”、在“学中思”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尽最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angyi123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