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公益众筹的校园发展的研究和思考.docxVIP

基于微公益众筹的校园发展的研究和思考.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基于微公益众筹的校园发展的研究和思考

?

?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指导项目“校园微公益社会化引导研究”(项目批准号16FYHLX055)。

摘要:“互联网+”微公益的勃兴,昭示着人人可公益的“公民慈善”时代已然来临。大学生作为深度涉网者,在微公益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本研究从社会学视角出发,调查分析了在校大学生对微公益的认知和参与现状,探讨大学生参与微公益的根源所在,并从多角度提出建议,以促进微公益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微公益;强关系;弱关系

当前,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等数字技术及“万物互联”等思维方式的兴起,传统的公益参与方式正在被逐渐革新。2011年7月,国内第一家众筹平台“点名时间”上线,此后各种公益平台相继涌现。短短几年时间,微信、微博、众筹、公益类APP等,成为慈善公益界最为风靡的形式。[1]据《中国众筹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仅众筹平台一项,全国就上线过854家,其中正常运营的为251家,下线或转型的为603家;2018年上半年共有4.9万个众筹项目,其中已成功项目有4万多个,占比超过80%,实际融资额超过137亿元。[2]可见,微公益的“微”,一方面强调的是由微博、微信等各类包括草根平台发起,另一方面由指参与之中的人群的力量之微、地位之微。这样的公益形式,本身就带有门槛低、传播快、互动性强等基因,而互联网最为重要的公开、透明等特性,就为微公益的突飞猛进提供了巨大契机。

通过知网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我们发现当前专门研究“微公益”的成果并不少,主要是围绕微公益的理念、模式、机制、传播手段和效果等方面展开;专门针对大学生微公益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从大学生参与现状入手,围绕德育功能、社会化价值,重点讨论信任度、态度和认知等问题。如,《“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微公益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大学生参与微公益活动的多元化意向、援助对象趋向等问题;[3]《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大学生对微公益认知的调查》研究了大学生对于微公益的认知情况,[4]但理论层次较浅。

从社会学角度看,大学生是社会网络中的一员,其行为是嵌入整个社会网络之中的,人际关系、关系内涵以及社会网结构对于大学生参与微公益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那么,关系是如何在这当中发挥作用,并最终影响了大学生的行为选择?这当中,绕不过去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认识。社会学家斯特劳斯指出,“行动是指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全部反应,它不仅包括人们的实际行为,而且包括他们对环境中特定事物和人的注意,以及他们对那些事物或人的感觉和想法。”[5]大学生参与微公益,首先需要对微公益有所认知。另一个是信任。信任与风险有关,寄予信任,即“下赌注”于其他人的未来行动。这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总是伴随着风险。[6]为此,我们展开了一系列调查,从一系列视角去解读大学生参与微公益的一些本质问题,力求为实践中引导大学生从事微公益、参与微公益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一、研究假设

根据认知行为理论和大学生对微公益的认知行为情况,研究设计了以下模型,如图1。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南京4所大学的在校学生。课题组通过纸质问卷与电子问卷两种方式,总计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17份。调查抽取男女比例约为1.2:1;大一约占22%,大二约占32%,大三约占33%,大四约占13%;文科类占36%,理科类占30%,工科类占22%,体育和艺术类占12%。与此同时,我们还访谈了部分大学辅导员、任课老师和微公益活动的组织者。问卷内容主要包括:(1)是否了解微公益;(2)有没参加过微公益;(3)参与微公益的渠道是什么;(4)参与微公益的初衷是什么;(5)对微公益看法;(6)会不会介绍朋友继续参加微公益,等等。

三、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稍微了解的学生占比达到69%,完全不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学生都只占少数,可见学生普遍知道微公益,但也都了解不深。如表1。

通过了解微公益的渠道分析,我们发现,大众传媒和偶然听说的比例非常高,而真正因为相熟的朋友参与,才参与的比例相对较少。如表2。

了解并参与其中的人数和未参与人数基本持平。如表3。

大学生参与微公益平台的初衷,大多是为了做好事或服务他人,其次是为了丰富个人的经历,只是想尝试一下或纯粹出于好玩的比例较少。如表4。

四、理论剖析

格兰诺维特在其论文《弱联系的力量》中指出,传统社会中,每个人接触最多、联系最为紧密的是亲人、朋友和同学、同事,即一种相对稳定的但传播范围又相对有限的社会认知,也是就是其强调的“强联系”现象,这种关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关系双方信任度较高。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存在另外一种,更为广泛也更为肤浅的社会认知。比如,一个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48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