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位置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影响.docx

不同位置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不同位置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位置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接诊的白内障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50例角膜切口位置选择在颞侧角膜缘后上方11—1点钟位置做反眉状切口的为A组,50例角膜切口位置选择在颞侧角膜缘后做反眉状切口,左眼选择在2—4点钟位置,右眼选择在8—10点钟位置的为B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后3d末祼眼视力达到(0.4—0.8)的百分比为80.00%,术后1月末祼眼视力达到(0.4—0.8)的百分比为94.00%,明显高于A组的56.00%和82.00%;术后7d末的平均散光屈光度为(1.12±0.55),术后1月末的平均散光屈光度为(0.76±0.49),明显低于A组的(1.39±0.55)和(1.17±0.52);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切口选择在颞侧角膜缘后做反眉状切口,左眼选择在2—4点钟位置,右眼选择在8—10点钟位置,能够有效促进术后视力恢复,降低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关键词角膜切口;白内障;角膜散光;视力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疾病,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以眼科手术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手术容易损伤角膜内皮细胞,影响到术后视力恢复。有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位置可有效减轻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伤害,降低术后角膜散光程度,促进视力恢复[1]。本次研究着重观察分析不同位置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在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接诊的白内障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50例角膜切口位置选择在颞侧角膜缘后上方11—1点钟位置做反眉状切口的为A组,50例角膜切口位置选择在颞侧角膜缘后做反眉状切口,左眼选择在2—4点钟位置,右眼选择在8—10点钟位置的为B组。A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59.1±8.5)岁;病程8—23个月,平均病程(15.5±4.4)个月;角膜散光(1.19±0.16)D;术前祼眼视力指数-0.4,平均(0.13±0.02)。B组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9.2±8.4)岁;病程8—24个月,平均病程(15.6±4.5)个月;角膜散光(1.21±0.20)D;术前祼眼视力指数-0.4,平均(0.13±0.0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可以比较。

1.2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医生完成,所有患者于术前1d按常规冲洗泪道,采用滴眼液滴入结膜囊预防感染,术前1h开始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每隔10min滴1次,术中选用平衡盐液。行球后阻滞麻醉和眼球表面麻醉,做上直肌牵引缝线,以穹窿部为基底按常规剪开角巩膜缘球结膜。A组在颞侧上方900区域内做结膜瓣,行烧灼止血,然后在颞侧角膜缘后上方11—1点钟位置做反眉状切口。B组在颞侧900区域内做结膜瓣,行烧灼止血,然后在颞侧角膜缘后做反眉状切口,左眼选择在2—4点钟位置,右眼选择在8—10点钟位置。使用铲刀潜行分离,向下穿入前房并向两侧水平扩大切口至5—6mm,将黏弹剂注入前房,环形撕囊后注入平衡盐水,分离并转动晶状体核,将黏弹剂和晶状体核推入前房,在角膜内皮和晶体核之间注入黏弹剂。分离晶状体核并拖出眼外,清除残留晶状体皮质,置入人工晶体,检查切口无渗漏后于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完成手术。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3—4次/d。

1.3观察指标[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d末、1个月末的裸眼视力,和术后7d末、1个月末的散光屈光度。

1.4数据处理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两组间同类数据的对比实施卡方检验,计数用资料(%)表示;两组间同类数据的对比实施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

B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A组,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比较[n(%)]

组别

例数

术后3d末

术后1月末

0.1—0.3

0.4—0.8

0.1—0.3

0.4—0.8

A组

B组

50

50

22(44.00)

10(20.00)

28(56.00)

40(80.00)*

10(20.00)

3(6.00)

41(82.00)

47(94.00)*

注:与A组比较,

文档评论(0)

186****5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