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认证背景下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协同培养研究文献综述.docx

国际认证背景下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协同培养研究文献综述.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国际认证背景下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协同培养研究文献综述

?

??

?

?

?

?

?

?

?

???

?

?

?

?

?

摘要:在国际认证背景下,我国诸多大学商学院参与商学国际认证,不管在教育的本质与核心还是人才培养都有利于高校全面而科学地评价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与风格的高等商学教育体系,发扬符合中国发展的社会价值观和人文理念,并且延伸与拓宽商学教育的国际化道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职业生涯培育。工程管理类研究生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构建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协同培养体系,提高工程管理类研究生教育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成为高校提高工程管理类研究生教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国际认证;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协同培养

?

国内研究

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的探索初期,国外学者关注入学基本条件,包括本科成绩、资格考试、研究背景等(William,1999)。随着国外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学科建设则更加注重科研能力的建设,在工程管理类研究生课程中加大研究方法的实质性课程(RosemaryBruleg,2000)。随后,国外学者引入了“导师制度”,主张导师应与研究生定期见面,学生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课题进展情况,接受导师的指导意见,让学生独立科研以此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直到二十一世纪,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培养体系引入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以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Jens,2000)。

2.国外研究

“高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国际合作培养”及“高校联合培养”的不同模式进一步扩展了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内容。这一阶段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学者针对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培养的能力进行了探讨,认为科研能力是工程管理类研究生的核心素质,也是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体现。第二,还对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培养的基础进行了探讨。认为课程是研究教育的基础,形成了“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的氛围(仇鹏飞等,2018)。第三,随着国家协同创新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培养工作不仅是科研能力的培养,更是就目标、理念、机制、方式等全方面的培养(冯飞芸和江国华,2013)。第四,高校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多元协同”培养既包含学校与外部的协同培养,也包含学校内部的协同培养,是外部协同培养和内部协同培养的统一(张兄武,2016);将协同理论运用到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发展这一具体领域,通过发挥各主体联合优势,建立组织之间的多种协同形式,有助于丰富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刘黎,2019)。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设是工程管理类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核心。培养大批具有协同创新高素质的工程管理类研究生是高校工程管理类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人才的动力。

3.研究方向与目标

研究方法的选择往往是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的需要。通过对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路径的研究,初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和高校教育变革所需的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协同培养体系建设模式及理论体系,具体目标包括:(1)尝试建构出国际认证背景下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协同培养体系建设的路径模型;(2)分析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的设计理念和原则,进行协同建设的设计与开发;(3)结合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定位与特性,尝试建构国际认证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并基于此模式结合具体学科进行设计;(4)对所建构的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协同培养体系的路径模型以及设计的原型进行评价。

研究内容:(1)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培养建设路径应该如何定位?又具有哪些特性?(2)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协同培养体系建设路径的模型如何构建?(3)协同培养体系建设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路径,它究竟该如何设计与开发?(4)在国际认证的背景下,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如何建构?(5)在国际认证的背景下,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协同培养体系建设路径如何进行评价

4.未来研究方向

在学制上,注重学年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在教学和考试方式改革方面,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育与养成,重点培养学生的执行能力。另外还提倡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管理,建立和保持与他们多元而长久的联系。因此本文聚焦国际认证背景,从工程管理类研究生的基础能力培养、科研能力培养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着手,深入探索工程管理类研究生协同培养体系建设路径,具有创新性的意义与价值。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以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己经进入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类已逐步从“资源时代”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也己逐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驱动力,并且只有拥有先进知识和技能以及创新思维的人才才可能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48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