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教案】.docx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知道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分布,探究人类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成就及其重要意义。

2.道德修养: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激发兴趣,增强保护意识。

3.责任意识:知道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作出了独特贡献,萌发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激发探究了解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的兴趣,感受人类早期从野蛮到文明的蜕变历程,为人类共同拥有的早期文明自豪。(重点)

2.了解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及其成因、特点、成就,感受人类早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意义。(难点)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教师准备活动资料包。资料包包括:

(1)遗址沙盘:在遗址沙盘中埋藏一组反映华夏先民生活的文物的图片,供学生发掘。每个小组的遗址沙盘中埋藏的文物图片数量、内容不一致,以供学生发现探究。文物图片包括:大量堆积的碳化稻、骨耜骨镰、石磨盘、猪纹陶钵、玉珙、骨针等。另准备一次性挖掘工具和湿纸巾若干。

(2)微型博物馆:3幅图片(分别展示的是约90000年前苏美尔人种植果树的印章、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运用杠杆原理汲水灌溉的壁画约3500年前古印度人用耕牛犁地的壁画,每幅图片下面分别用一句话作注解)。

(3)“古今文明对对碰”连线资料卡。

3.板书用“大河流域文明图”(也可提前手绘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挖掘遗址探文明

1.谈话导入

出示一张地球的图片同学们,这是我们生活的地球,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一直发展到今天。远古时代,人类刚出现时,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后来,地球上出现了早期文明区域,人类才开始慢慢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访人类这些早期文明发祥地,看看地球上早期人类的生活是怎样的。

2.情境激趣,体验“考古”

我们先从熟悉的长江流域开始。1973年,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一处距今约有7000年的历史遗址——河姆渡遗址。

现在,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个遗址沙盘,我们来进行一次模拟考古。请看活动建议——

(课件出示活动建议)

(1)借助工具,小心发掘“遗址”中的“文物”。

(2)判断“出土文物”是用来做什么的。

(3)发掘完毕后,迅速清理好现场。

活动引导:队员们,模拟挖掘现在开始!

3.交流反馈

把“出土文物”联系起来猜想当时人们的生活。

(1)提问:队员们,有发现了吗?来,说说看!(出示课件:对应呈现学生发现的文物图片)

预设:我们小组挖到了骨耜、骨镰、石磨盘、碳化稻。

追问:还有哪些组也挖到了类似的“文物”?

预设1(同样挖到上述“文物”的小组举手示意):我们组也挖到了。

预设2:我们小组挖到的有碳化稻和骨粗。

预设3:我们小组挖到的是骨镰石磨盘。

(2)点坡:看来很多考古小队都挖到了碳化称,这些相谷历经70多年,都变成碳化稻了。其中,有一队挖到的稻谷数量特别惊人。

预设:是的。我们小队发现了120吃堆积的碳化箱,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说明先民种植水稻的规模非常大。

追问:这么多稻谷.堆满我们两三个教室都没问题。如果按每人每天供应1千克稻谷的量来计算,这批稻谷可供多少人吃上一年?大家算一算。

预设:可以让约328.8名河姆渡人吃上一年的白米饭。

点评:看来,7000多年前的先民已经像今天的我们一样,能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了,而且供应量不少。大家通过碳化稻,发现了7000年前先民生活的不少信息,真不错!

(3)提问:让我们像探究碳化稻一样,继续去发现与碳化稻起出土的其他文物的秘密吧!这些文物又是用来干什么的?

预设1:我发现这个骨耜,应该是翻地用的耕作农具。(出示课件:“种”字)

预设2:联系碳化稻的生产,我觉得骨镰的前端做成锯齿形,就是先民们用来收割稻子用的。

小结:是呀!聪明的先民就地取材,拿一块兽骨加工成轻便的镰刀,用它来收割稻穗就方便多了!(出示课件:“收”字)

预设:我觉得石磨盘是用来把米磨碎的。

点拨:关于石磨盘的用途,有不同的想法吗?

预设:我觉得石磨盘应该是给稻谷脱壳用的,把稻谷脱壳加工成米。

点评:的确如此,石磨盘是脱壳工具。(出示课件:“加工”二字)

(4)点拨:同学们,把以上这4件文物联系起来,它们又告诉了7000多年后的我们哪些信息?

预设1:当时的河姆渡人,已经开始了农业生产,他们从种到收再到脱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粮食生产过程。

点评:你思维缜密破译出70000多年前先民们粮食生产的整个过程,真是个能干的小小考古学家!

预设2:他们使用了各种工具进行农业生产。

点评: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这可是人类的重大文明!

预设3:以上的种证据证明,7000多年前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已经学会了水稻种植。

点评:是的,这也是我国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它证实了我国是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中小学课件教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