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育学理论知识--15德育(上)--第1页
第十五讲德育(上)
一、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什么是德育?你要是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德育概念的
外延不尽一致。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德育”顾名思义指的是道德教育。我国教
育界则认为这种界定过于狭隘,德育不但包括道德教育,还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
育,甚至包括法制教育、劳动教育、礼仪训练、军事训练、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
在我国,一般说来,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
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我国现代德育概念外延的演变
我国的德育概念是从西方引进的,起初也限指道德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等相提
并论。但由于受到本土社会意识发展状态的影响,德育概念在我国迅速泛化,囊括
了全部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甚至容纳了非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
1.从“德育即政治教育”到“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
受“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传统的影响,特别是在政治斗争比较流行的形势
下,“德育即政治教育”的观念曾经在我国长期流行,甚至连“德育”概念也被“政治教
育”替代而几乎销声匿迹。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一个从“德育即政治教育”到“德育
即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作为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思想教育从政治教育中分化出
来,成为德育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且地位不断上升。
2.从“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到“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1988~1995年,关于德育概念的界定有了新的变化:《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
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1988年)强调“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中
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提出“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中国普
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1995年)申明“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从德育定义的细微变化中,可以看到品德教育(道德教育)地位在不断提高,它从
思想教育中逐渐分离出来,成为德育又一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3.从“德育即社会意识教育”到“德育即社会意识与个性心理教育”
各级学校德育大纲的内容不断增多:
与此同时,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
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国防教育、青春期教育、学风
教育、审美教育、理想教育等,纷纷列入各级学校德育大纲,德育外延迅速膨大,
几乎涵盖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所有内容。可以说,我国目前的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
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与其称之为“德育”,不如称之为“社会意识教育”。
1995年以来,关于德育的定义又有新的变化:《中学德育大纲》(1995年2月27
日)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中小学德育
工作规程》(1998年3月)规定“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
教育”。随着个性心理品质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独立内容,正式列入各级
学校德育大纲,如今我国学校德育的外延其实已经超越了“社会意识教育”的范围。
(二)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
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教育学理论知识--15德育(上)--第1页
教育学理论知识--15德育(上)--第2页
1.小学德育目标的要求:
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