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视角下城市公园自然教育的内涵理解与课程设计.docxVIP

地理学视角下城市公园自然教育的内涵理解与课程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地理学视角下城市公园自然教育的内涵理解与课程设计

?

?

摘要城市公园具有相对独立完整的空间系统,是自然教育的重要载体。城市公园的自然教育,贯穿人地关系主线,其教学目标服务于自然、社会和施教者自身的成长;课程设计的前提,是运用地理学综合思维,从“人、物、时、空”四个子系统及其互动关系入手,探索城市公园的区域性特征,准确认识城市公园地理空间单元的完整性、复合性和独特性;课程内容应综合供给和需求量身定制,可从野趣、常识、科学、审美、行动等维度进行考虑,合理融入中医、农谚、诗词、绘画、园林等中国独特文化元素;只有持续聚焦公园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并进行深度演绎,才能创作出系列化精品项目。

关键词城市公园自然教育课程设计地理学

0引言

自然教育是主要在自然中认识自然、体验自然、保护自然的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而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最接近自然的一种空间,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文化价值。2019年,《自然教育武汉共识》倡议:“要充分发挥各类自然保护地及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等的社会教育功能”[1]。在此背景下,上海、武汉、北京、深圳等地许多城市公园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教育实践,形成了诸多成果。例如:雍怡构建了上海星愿公园的导览内容[2],唐闻阐述了武汉公园大课堂“众筹”模式[3],刘几凡和余明伟图文讲述了北京城市公园各类物种知识[4],南兆旭则以自然研习径为主线组织了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环境解说课程体系[5]。但城市公园作为自然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何去系统认识自身优势特色?如何因地制宜设计课程?如何量体裁衣创作精品?仍需要不断探索。本文基于在武汉沙湖公园开展的自然教育公益课堂和获奖项目,阐释地理学视角下如何理解城市公园自然教育的内涵并进行课程设计。

1城市公园对于自然教育的意义

调查显示,城市公园是市民接触自然的重要窗口,市民对城市公园开展自然教育有很高的需求[6]。从地理学视角看,城市公园接近自然又有别于自然,常包含山水、建筑、植物等园林要素,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叠加,自然系统受人工干预明显,是与外部城市环境截然不同又相对独立完整的空间系统。美国景观建筑学之父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awOlmsted)将公园视为第二自然,认为公园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有明显的主题[7]。瑞典建筑师布劳姆(HolgerBlom)认为,公园能打破大量冰冷的城市构筑物,作为一个系统,形成在城市结构中的网络,为市民提供必要的空气、阳光和消遣空间,为每一个社区提供独特的识别特征,是聚会的场所,是在现有自然的基础上重新创造的自然与文化的综合体[8]。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对城市公园多从公共绿地和基础设施角度进行定义。1992年原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中指出:“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9]。2017年《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改为国家标准,重新界定公园(publicpark)是“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较完善的设施,兼具生态、美化等作用的绿地”[10]。但随着时间推移,各地对城市公园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管理部门也越来越强调公园承担的自然和人文教育功能。2010年《武汉市城市公园管理条例》认为:“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游览、休憩、文化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属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11]。2018年《成都市城市公园管理规范》认为:“城市公园是具有良好园林景观和较完善设施,具备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游览休憩和科普宣传等功能,向公众开放的场所”[12]。2019年修订的《北京市公园条例》认为:“公园,是指具有良好的园林环境、较完善的设施,具备改善生态、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和防灾避险等功能,并向公众开放的场所”[13]。2020年1月1日施行的《宿州市公园条例》认为:“公园,是指具有良好的景观和较完善的配套设施,具备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休闲游憩、健身娱乐、传承文化、保护资源、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功能的公共绿地”[14]。

2018年后,我国公园城市建设兴起,城市公园的地位更显重要,“公园成为整个城市系统的生态底盘,也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15],而且在传播生态文明和塑造公民科学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备受重视。如谢正义所说,公园作为现代大中小城市必不可少的公共基础设施,成为现代城市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园不仅能促进城市二次增长,还是社会的稳定器和文明教育的大课堂,可以改变一座城,塑造一城人[16]。而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也强调,公园应“强化科普服务功能”[17],与自然保护区等公共场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惩罚罪恶123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