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图书馆建设研究.docxVIP

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图书馆建设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图书馆”建设研究

?

?

王小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系列信息数据的涌现推动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给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首先简述“互联网+”的概念以及内涵,其次介绍了延安大学图书馆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传统图书馆的瓶颈,再次讨论了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图书馆”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图书馆信息服务中,最后总结出图书馆创新发展策略,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互联网+;资源共享

:250.76文献标志码:A:1673-8454(2020)05-0073-04

一、“互联网+”概念以及“互联网+图书馆”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新兴产业和服务的诞生,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多媒體、大数据、物联网与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互联网时代已经悄悄走进千家万户,信息传播越来越碎片化和去中心化,使我们的生活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互联网+”正是在此基础上顺势而来,它深度结合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创造新的发展力,使传统产业在线化、数据化,尤其是2016年以来,互联网已无处不在,处处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各行各业都出现互联网的身影。与其他行业一样“互联网+”思维与技术给传统图书馆带来的冲击非常大,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图书馆”应运而生,高校图书馆通过互联网与各个行业共享合作,扩大基础服务影响力和使用率,进一步拉近与全校师生以及社会的关系。[2]

二、延安大学图书馆的历史与现状

1.图书馆的历史发展

延安大学图书馆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图书馆,前身是由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图书馆合并而成,创建于1941年。其前身可上溯到1937年组建的陕北公学图书馆。1943年至1944年,先后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和行政学院等校图书馆合并。1949年随学校迁往西安,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图书馆。1953年初因学校撤销而中断,1958年与学校同时恢复原名重建。1963年绥德师范学院撤销,原绥德师范学校图书馆所有藏书划拨到本校图书馆。1998年延安大学与延安医学院合并,两校图书馆实现业务与服务工作的一体化管理,原延安医学院图书馆更名为延安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设立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对图书馆的工作进行管理。2009年8月31日图书馆新馆建设完成,2009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新馆建筑面积34021平方米,占地面积3380平方米,框架10层结构,建筑高度43.5米。

2.图书馆的现状

校本部图书馆位于杨家岭校区中心位置,内设中央空调、电梯、自动开水供应点。设有门禁系统、图书防盗检测系统、安防监控系统、消防喷淋系统、广播音响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电子资源存储系统、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有线无线全覆盖。目前校本部图书馆设有五个部门分别是办公室、编目部、技术部、读者服务部、流通阅览部;医学院图书馆下设开架借书处、报刊阅览室、过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四个部门。

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图书馆,延安大学图书馆始终把挖掘和收藏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历史文献、延安精神研究、陕北地区的经济建设、陕北地方文化遗产以及县情县志等相关资料作为特色藏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1986年起,图书馆专门设立了“历史文献特藏室”,集中收藏《解放日报》、《红色中华》、《新中华报》、《新华日报》等一批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献和陕北地方史志。近几年开展《红色数据库》建设,主要将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制成电子文献数据库,已创建全国第一个《路遥研究数据库》,为教学科研人员查阅相关史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虽然我校图书馆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不断探索创新,但我校图书馆模式大多还只是传统图书馆的简单延伸,各个业务系统的发展也主要依靠本地资源,纸质图书依然是我校图书馆主要业务,也是全国高校传统图书馆的一个缩影。但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读者对服务要求以及服务内容不断深化,传统图书馆已经处于创新转型的十字路口,“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正在慢慢注入每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脑海中,相比互联网发展而言图书馆发展比较缓慢,具有局限性,很多珍贵资源不能很好地实现共享,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僵尸数据”,因此,提高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影响力、嵌入用户、提供面向相关领域的专业定制服务,已成为当代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新亮点。

三、建设策略

大英图书馆在《2020年愿景》中提出,2020年的环境,用户需要情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康内尔大学图书馆针对数据的管理、整合、共享以及再利用,强调指出要加强个性化的按需服务,充分支持教学资源建设和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包括数字化、元数据制作、可视化的资源管理。“互联网+图书馆”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是现代图书馆建设、服务

文档评论(0)

135****11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