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6.单元六 病毒概论 教学课件.pptxVIP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6.单元六 病毒概论 教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原生物

与免疫学基础;;;;

;;(一)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1.病毒的大小

测量单位:纳米(nm,1nm/1000μm

大型病毒:300nm

中型病毒:100nm

小型病毒:20nm

2.病毒的形态:病毒的形态因种类不同而异。

多为球形,也有杆状、丝状、子弹状、砖块状、蝌蚪状

【对人致病的病毒多为球形】

;病毒大小与形态比较结构示意图;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比较;病毒体;(二)病毒的结构和功能

1.核心(core)

(1)化学组成:核酸(DNA或RNA)

(2)功能:携带病毒的基因组

是病毒遗传物质,决定病毒的遗传、变异、增殖、形态结构、复制和传染性。

失去衣壳的裸露核酸仍具有传染性;核酸若破坏,病毒即失去传染性。

;(二)病毒的结构和功能

2.衣壳(capsid)

(1)化学组成:蛋白质

(2)功能:①保护病毒核酸;②介导病毒进入宿主易感细胞;③具有免疫原性

失去衣壳的裸露核酸仍具有传染性;核酸若破坏,病毒即失去传染性。

(3)衣壳分型

①20面体对称型——多见于杆状病毒、弹状病毒

②螺旋对称型——多见于大多数球型病毒

③复合对称型——多见于痘病毒,Phage等。

;;螺旋对称型;(二)病毒的结构和功能

3.包膜(envelope)

(1)化学组成:脂类、蛋白质、糖类

(2)功能:①保护核衣壳;②介导病毒进入宿主易感细胞;③具有致病性和免疫原性。

(3)获得方式:以出芽方式穿过宿主细胞膜或核膜释放时获得。

;;(一)病毒的增殖过程※

3.包膜(envelope)

(1)吸附

(2)穿入

(3)脱壳

(4)生物合成

(5)成熟与释放

;(二)病毒的包涵体及其意义

1.定义:是某些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后,能在胞核或胞质内形成圆形或椭圆、嗜酸性或嗜碱性的斑块称为包涵体。

可导致宿主细胞代谢功能紊乱、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出现病变甚至死亡。

2.意义:辅助诊断某些病毒性疾病。

;(三)病毒的干扰现象

1.定义: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常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的现象称为病毒干扰现象。

2.意义:(1)用于预防接种;(2)终止感染或阻止发病。

3.干扰种类:同种病毒间干扰

异种病毒间干扰

灭活病毒干扰活病毒

缺损病毒干扰完整病毒;(四)理化因素对???毒的影响

1.温度:耐冷不耐热

2.脂溶剂:有包膜病毒对脂溶剂敏感;

无包膜病毒对脂溶剂的抗性。

3.消毒剂:对多数消毒剂敏感

4.抗生素:对抗生素不敏感

灭活:是指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而失去感染性,称为病毒的灭活。

;(五)病毒的变异性

1.抗原性变异:多数病毒抗原性较稳定,少数易发生变异。

——变异:影响病毒的免疫学预防和治疗,甚至造成流行。

2.毒力变异:病毒对宿主致病性的变异称为毒力变异——用于疫苗的制备。

;病毒与细菌的生物学性状比较;;(一)水平传播

水平传播:指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

1.呼吸道传播,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传播

2.消化道传播,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

3.经皮肤传播,如:乙型脑炎病毒、狂犬病毒传播

4.经血源传播,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传播

5.经性传播,如:HIV、人乳头瘤病毒传播

6.多途径传播,如:HIV、HBV传播;(二)垂直传播

1.定义:指病毒从宿主的亲代向子代的传播方式。

2.方式:胎盘、产道或母乳喂养;(一)隐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不引起临床症状,称为隐性感染。

(二)显性感染: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

1.急性感染: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短,并以组织器官中的病毒消失而终止,称为急性感染。(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

2.持续性感染

(1)慢性感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潜伏于一定组织或细胞中,但不能产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体,此时机体既无临床症状也无病毒排出。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出现急性发作,引起临床症状。(如:HBV、HIV。)

(2)潜伏感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除体外,也可出现无症状(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3)慢发病感染:为慢性发展进行性加重的病毒感染。潜伏期长,病情逐步发展。(如:AIDS、疯牛病、人库鲁病、克雅病。);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1.杀细胞效应(又称杀细胞感染)——常见无包膜病毒

(1)阻断宿主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2)直接杀伤宿主细胞;

(3)引起细胞溶酶体膜通透性增高;

(4)导致细胞裂解死亡;

(5)病毒复制成熟后,以爆破方式释放大量子代引起细胞裂解死亡。

2.稳定状态感染(又称非杀细胞性感染)——常见有包膜病毒

(1)细胞融合为多核巨细胞

(2)出现新的抗原;(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土豆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