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易班平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ocxVIP

基于易班平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基于易班平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

?

摘要:随着互聯网的迅速发展,新媒体、自媒体、短视频平台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虚拟空间与精神世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但也呈现出若干问题,包括对教育对象主体地位认识不够、信息传播能力欠缺、结果评价体系并未形成等原因所造成的主体间性不足、媒介传播力不足、评价反馈机制不足等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易班平台是产生于网络时代,符合国家网络育人导向的重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具有双主体性、融合性、教育性等的积极属性。我们可以基于易班平台这几个积极属性,通过完成主体间性范式的转换、媒介传播符号的重构以及评价反馈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关键词:易班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238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项目编号:2019GXSZ062)、2019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党建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9JKDJ095)、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MC)2020年4月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4月,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6.9%”[1]早在《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就显示,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长已经达到31.7小时[2]。以“双微”(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自媒体平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以算法为导向的新型娱乐化微视频平台更新迭代,层出不穷。由于监管的漏洞以及社会快速发展所衍生的社会问题影响,这些平台输出的信息与内容良莠不齐,部分内容以猎奇、迎合为推送标准,不可避免地对当代青年的虚拟空间与精神世界产生不良影响。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与考验。但另一方面,技术的革新与网络的无限可能性,也同时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带来时代的机遇。

沈壮海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满足人们的相应需要、实现人们的相应目的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3]那么,我们可以定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在网络虚拟空间中,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所应包含的积极特性。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过程、结果在网络空间中的积极属性。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存在问题

1.1主体间性不足

当前,自媒体平台的出现催化了主体间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也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绝对中心地位。张耀灿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界定:“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两种关系的统一,一种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二者构成了“主体-主体”的关系;另一种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复数的主体,他们把教育资料作为共同客体,与教育资料构成“主体-客体”的关系,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4]

但我们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仍然没有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对网络时代缺乏敏感与追赶的能力,无法深入地理解受教育对象的内心诉求,也没有认识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学生群体作为受教育者,也还没有形成理性发挥主体作用的媒介素养,容易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流中迷失方向,也不会轻易信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宣教内容,被动消极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景。所以,相对于传统的教育场景,在网络空间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信息鸿沟更大,话语传输更容易脱节,互动方式僵化,从根本上没有将思政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通过网络载体连接起来。

1.2媒介传播力不足

当前,高校在校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接受的是新媒体为适应快节奏生活的短平化、碎片化的阅读模式,符号化、个性化的沟通场景。因此,教育主管部门或部分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日益重视,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建设,先后出现形式各样的主题网站、app、公众号等,但极具影响力,让大学生较为集中并喜爱的平台不多。主要表现为,多数网络思政平台内容生产能力不足,形式单一,针对性弱,运营不善,教育对象的体验感差,难以契合新时代青年的审美需求等。

“从传播学视域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做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信息流动的过程。”[5]影响传播力的因素包含了传播者、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对象等。从传播者角度分析,随着网络平台的普及,传播者的组成从原来教育部门、教育者的单一成分转向了多身份平等发声的复杂成分,主流价值观和权威声音容易被稀释瓦解;从传播方式来看,无论是运营投入、专业化程度还是影响的广度,教育部门和高校都难以比拟社会资本运营的平台的生产力量,难以保证传播的效度;从传播内容来看,当前教育

文档评论(0)

186****39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