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PP模型的学科教师教学能力专项培训质量评价研究.docx

基于CIPP模型的学科教师教学能力专项培训质量评价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CIPP模型的学科教师教学能力专项培训质量评价研究

?

?

胡永春

【摘要】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评价是监测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如何探索并研发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教师培训质量评价工具,以科学有效地监测教师培训质量,使教师培训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各级各类教师的教学质量,是目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尝试探索适合当代教育改革且可以科学高效地评价学科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质量的理论指导,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和方法。

【关键词】教师培训质量;教学能力;CIPP评价模式

G645?A?1671-1270(2021)24-0003-04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要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此外,《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改进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组织高质量培训,切实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教育评价是保证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正如教育部等五部门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指出,要重视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行动,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制度。

近期颁布的不少政策都提出要做到精准化培训,以提高教师培训质量。而教育评价是对教师培训进行精准化诊断和监测的重要工具,教育評价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背景并紧密结合一线教学,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尤为关键。当前我国仍缺少科学有效的针对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质量评价研究。CIPP评价模式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反馈性和发展性的教育评价模式,本研究将探索把CIPP评价模式应用于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质量评价的依据、意义和实践途径。

一、教师培训与质量监测

教师培训历来被视为教师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黄甫全认为,教师培训是通过提供完整且连续的学习经验和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学术和人格的发展[2]。我国的教师培训自20世纪末开始受到关注并进入初步发展阶段,之后便开启了关于教师培训实践和研究的探索之路。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质量越来越关注,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师质量才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通过我国各级教育部门相继推进或颁布的关于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和文件可以得知,近年来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对于教师培训日益重视,如2010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等。

由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师德修养)》等文件可知,我国的教师培训自开始实施至今取得了重大发展与突破,尤其是培训内容和培训体系不断向系统化和精准化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培训质量不仅与培训内容的优化有关,更与教育评价与监督密切相关。近年来颁布的不少与教师培训相关的政策都提出要完善并强化教师培训质量监管,研发有效的评价工具,以真正促进教师培训评价的完善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评价是监测和保证培训质量的主要途径。过去我国关于教育培训的评价以诊断性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模式存在以下问题:评价方式单一;精准化程度较低,缺乏反馈;评价过度关注结果,忽略参训者在培训中的变化;对培训方案的实施过程缺乏关注[3]。因此,为了有效监督培训方案实施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传统评价模式、探索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评价模式是目前的重要课题。

二、CIPP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是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主要用于教育评估的理论[4]。这一理论是在对泰勒目标行为评价模式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泰勒提出的目标行为模式一直以来在教育评价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然而斯塔弗尔比姆发现目标行为评价模式在现实中难以操作,且这一评价模式过度关注结果而容易忽略过程。随后,斯塔弗尔比姆重新对评价进行定义并提出了CIPP模式,这一模式是改良导向的评价模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给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教育管理者、教育政策制定者、教师等)提供全面的信息,作为制定和改进教育政策或方案的依据,所以也被称为决策导向的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即背景评价(Context)、输入评价(Input)、过程评价(Process)、成果评价(Product)。在21世纪初,斯塔弗尔比姆在原来的基础上把成果评价(Product)细化为影响评价(Impact)、成效评价(Effectivenes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刘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