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docxVIP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后一次讲演》备课稿

一、编排意图

《最后一次讲演》是选自部编教材第四单元的一则演讲稿,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均是演讲稿。演讲,又称讲演,演说,是在公众场合就某个问题或事件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本单元共选入四篇演讲稿,特点鲜明,风格各异,与演讲的针对性关系密切。阅读时,要注意理解这四篇演讲词的主要观点,特别要关注演讲者是怎样围绕观点来安排思路、组织内容的。同时,编者还建议仔细品味四篇演讲词的语言,要能品读出演讲者是如何借助语言技巧吸引听众,引起共鸣的。

二、课文特点

《最后一次讲演》既是一篇悼词,又是一篇战斗檄文。了解这篇演讲稿的背景和氛围,闻一多先生既要表达对李公朴先生被害的悼念与悲愤,更要直接向混进追悼现场的国民党特务表达强烈的愤慨之情,还要向参加追悼会的昆明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表达激励斗争的意愿。可以说,这篇演讲稿的听众由几方组成,既有牺牲者李公朴先生的夫人,有昆明的爱国青年和进步人士,更有民主斗争的敌人和嚣张的特务。因为听众的多元性,决定了这篇演讲稿情感与语言表达的丰富性,这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

三、学情分析:

作为一种听觉文学,演讲稿首先是要让听众听明白演讲者在讲些什么,说以理清这篇演讲稿的演讲思路是学习的第一步;其次演讲要影响现场的情绪,要让会场的每一个人都受到感染,呼应演讲者的情绪,学生要学习闻一多先生用怎样的语言既能表达自己的观念,又能镇住现场特务的捣乱,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四:教学课时: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演讲和演讲稿,把握演讲的主要特点。

3.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感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辨体识文,理清演讲内容

由标题导入,了解演讲背景,理清演讲内容。

讲演,又叫演讲、演说,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讲演活动与人类文明社会有着几乎同样的历史,它作为一种最灵便、最直接、最有效的宣传方式而广为使用。演讲通常分为即兴演讲与备稿演讲,《最后一次讲演》是即兴演讲。

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观点、见解、主张、思想情感的文稿。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特点,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1.这篇演讲稿题目为《最后一次讲演》,请你了解为什么编者要将这篇即兴演讲稿拟题为《最后一次讲演》?

出示背景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理清文章内容层次

第一部分(1—3):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公朴先生和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限光荣。

第二部分(4—5):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制造恐怖的虚弱本质,指明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6—11):指明李公朴先生牺牲的意义,追述云南光荣斗争历史,警告发动派,号召进步青年继承先烈遗志,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

第四部分(12):表明自己义无反顾,随时准备以身殉志的斗争决心。

环节二:辨析人称,体会讲演情感

演讲是一种听觉艺术,在这篇演讲稿中,为了向不同的听众演讲,作者运用了那些不同的人称?

组织学生思考:这篇演讲稿运用了不同的人称:大家、我们、他们、你、你们……

“大家”“我们”是指昆明的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但为什么前面用“大家”,后面用“我们”

“他们”“你”“你们”是指国民党特务和反动派?但为什么有时用第二人称,有时用第三人称?

设计意图:由这个问题主要想引导学生去思考由于演讲内容不同作者选择不同人称的道理。因为本次讲演抒发的情感主要有三种:

1.表达对李公朴先生被害的哀悼之情,情感是相对压抑而悲愤的,所以在人称上对民众为“大家”,称敌人为“他们”。

2.直接表达对反动派暗杀民主人士与进步青年的控诉与愤慨,所以在人称上用第二人称“你”或“你们”。

3.面对面号召进步青年、爱国志士准备以身殉职的斗争决心,情感激烈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