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管理初探
?
?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培养、造就适应国家发展、社会需要的出版人才无疑是一项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本文从分析“互联网+”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入手,探索新常态下出版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方法,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出版人才队伍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出版企业;人才管理
【作者单位】于明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音像出版社。
互联网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给人类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必威体育精装版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高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0.3%,中国网民在2015年“双十一”单日创造的交易额就达到912亿元[1]。毋庸置疑,互联网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结合,已经将中国置于“互联网+”时代全球最令人瞩目的位置。2015年3月,“互联网+”出现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预示着互联网将更大程度地影响包括出版业在内的中国各个产业的发展及人才的管理。
一、“互联网+”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的管理,必须基于中国出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全球第三大图书出版市场,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日新月异。根据国际知名研究机构的调查与预测,随着中国消费者越来越享受借助互联网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购买图书,未来中国电子书市场仅消费类图书一项,占总收入中的比例将从2014年的3.4%增长至2019年的11.2%[2]。与此同时,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互联网渠道图书销量已占整体图书总销量的37%。
“互联网+”对传统出版业的巨大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出版业务管理的“互联网+”转型和基于“互联网+”的新业务拓展。业务管理转型即传统出版企业在前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自建或者引入京东商城、天猫商城、当当网等线上营销渠道与平台,实现扩大产品销量、提高读者关注度、准确推送产品和提升总体服务水平;在后台借助互联网优化企业自身组织、人才管理与包括供应链在内的出版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提升管理的效率与精细化水平。新业务拓展是指借助“互联网+”渠道,提供新的出版产品与服务,包括开发适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终端的电子书及APP、网上互动式教辅出版物及搭载在各类数字化出版物上的广告服务业务等。上述两种转型的具体特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行业生态环境日益发展与复杂。互联网的力量已经推动数量庞大、类型多样的企业纷纷进入出版业,典型的案例就是亚马逊宣布大力进军出版业、腾讯开通“微信读书”。与此同时,借助自建、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手段,拓展自身的“互联网+”能力,日益成为传统出版企业的重要手段。浙江新华书店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博库网络有限公司就是传统出版发行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成功案例;安徽省最大的出版发行企业皖新传媒通过与腾讯合作打造智慧书城,构建体验式O2O书店;中文传媒2014年通过并购北京智明星通公司,重组北京百分在线信息技术公司和福州思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战略举措,推动公司跨入互联网国际化业务领域,实现优质内容资源在移动终端产品化。这些案例都是“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业生态环境日益复杂的生动体现[3]。
第二,行业内新的业务模式层出不穷。随着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网速提高以及移动互联网3G/4G数据业务的成熟和费用的降低,促使数字出版迅速崛起,并衍生出了诸多新的业务模式。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推送与收费模式、微信的手机渠道图书推送免费与付费阅读模式、纽约时代公司的付费墙(Paywall)浏览权限控制与付费模式、百度电子书+第三方广告收费模式、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自媒体“吴晓波频道”等,都是出版业务模式创新的例证。
第三,出版发行企业与读者的交互渠道多元化。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终端应用为广大出版发行企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与终端消费者互动的平台。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书店、哈佛商业评论等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版企业纷纷借助构建微信订阅号、手机APP等互联网社交平台与移动终端应用,实现了与更大受众群体的互动交流,提高了读者的关注度,随时随地推介新产品,了解客户的需求与心声。
第四,出版业互联网数据分析的力量彰显。互联网应用以及数据存储计算能力的日益提升,使得传统出版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更多地挖掘被忽视的客户需求,精准地设计与营销新产品。广大读者既是顾客与服务对象,也是出版企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未来出版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所掌握的顾客分类信息,借助互联网平台精准地推送自身产品或者第三方产品与广告。以少儿图书为例,如果借助互联网图书销售平台,向孩子家长推送相应年龄的少儿读物,成功率相对较高。而上述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