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项目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演进 教学课件.pptxVIP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项目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演进 教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与发展;目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演进;;项目目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发展历程;1.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阶段。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政策及其特点。

3.形成政策理解的脉络化分析策略,学会将政策置于社会大背景中探寻其价值。;;一、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造与重建(1949-1953年);首先是建立教育制度: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颁布了全面规范中小学教学的文件——《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和《小学暂行规程(草案),至此,我国初步建立起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其次是制定教学大纲: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通过了《普通中学(各科)课程标准(草案)》。

最后是规范教材编写:1951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和修订的中小学教科书开创了全国使用统一教材的格局。;二、“苏联经验”取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53-1957年);在教学计划方面,教育部于1953年修订了1952年颁布的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于当年8月颁发了《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草案)》,于1955年颁布了新的《小学教学计划》。

在中学方面,1953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1953年8月至1954年7月试行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的调整办法》。

在教学大纲方面,1956年,教育部颁发了小学各科的教学大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套比较齐全的中学各科教学大纲。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国在这一时期加强了对苏联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的学习。;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自主探索与迷失(1958—1976年);这一时期,按照当时党的教育工作方针要求,“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又红又专”的道路,课程教学突出两个特点,一是“政治挂帅”,二是结合生产劳动。;四、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恢复与改革(1977—2000年);;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拓展与深化(2001—2018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逻辑;1.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确立的基础教育课程目标,思考其不同表达上的共性特征。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在内容上的变化,???会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

3.清楚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由“主知主义”走向“建构主义”的变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4.思考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一、课程目标: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总体来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的设置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学术性课程占据基础性、主导性地位。从课程占总课时量的比例看,学术性课程在1952年的课程计划中,小学为83.87%,中学为90.58%。二是实践性课程在课程总量中在不同时期比重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重视基础教育实践课程的开设。1955年,小学增设“手工劳动”课。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设了占总课时量6%~8%的“综合实践活动”,计571~762课时。;三、课程实施:从“主知主义”走向“建构主义”;1952年,《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将小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查规定为:平时考查、学年考查、毕业考查。评定总成绩采用5分记分法。

2011年教育部将学科评价与学生发展相衔接,制定的19科课程标准均指出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评价要改变过于甄别和选拔的现状,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评价的诊断、激励、调控与发展功能。

2014年,《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强调,学业水平考试将是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教育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评价体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在逐渐成为高校人才选拔的重要参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特征;1.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四种特征。

2.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四种特征的内涵。

3.能结合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分析课程改革人本性的价值与现实意义。;;一、人本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动力源;本土立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逻辑,以自己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是主基调,国外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应服务于本土需要,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三、实践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原动力;四、时代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鲜血液;谢谢聆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土豆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