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pdf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第1页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hemorrhagicconjunctivitis)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

结膜炎,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

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

预后良好。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主要通

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易导致流行或暴发。为

指导各地做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病原学

肠道病毒70型(Enterovirustype70,EV70)和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A组24型变种(CA24v)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原体。腺病毒11

型也可引起该病。

EV70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具有肠道病毒的理化及生

物学特性。病毒呈球形,直径22nm~30nm,基因组为单链RNA,蛋白外壳呈

对称排列的20面体,无包膜。病毒在敏感细胞胞浆内繁殖。EV70的分离培养

需用人胚肾细胞、人胚结膜组织或HeLa细胞较难分离。不同流行期病毒基因常

有变异,可引起世界范围大流行。CA24v也属微小RNA病毒科,生物学特性基

本同EV70,可用HeLa细胞等多种传代细胞培养,易分离。曾引起亚洲、中南

美等地区大流行。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第1页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第2页

CA24v和EV70适合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存与传播,均耐酸、耐乙醚、

耐碘苷。75%的酒精是有效的消毒剂。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发病后2周内

传染性最强。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天。

(二)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部分

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可以由不同型别病毒单独感染发病,

也可发生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病后免疫持久性差,患者病愈后,可以被不同病毒

感染而再次发病,亦可能在间隔数年后被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而发病。

(四)流行特征

该病曾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多次流行。1969年本病首先在西非加纳暴发流行,

沿西海岸迅猛蔓延到非洲大部分国家,几乎同时,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日本、

印度等也暴发流行,很快波及亚洲大部分国家及欧洲、中东国家,澳州、美洲也

有流行报道。1971年我国首次发生该病的流行,除边远地区外,遍及包括香港、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第2页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第3页

台湾在内的全国各省市。此后,在80年代和90年代,很多国家、地区及我国

均有多次地区性小规模流行。柯萨奇病毒A组24型与肠道病毒70型(EV70)

可以同时或先后引起流行。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有明显的季节特点,以夏秋季多见。易在人口稠密、卫生条件差

的地区流行,在托幼机构、学校、工厂企业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易发生暴发流行。医院门诊的

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

三、病例的诊断和治疗

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可参考《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疗方案》(附件1)

文档评论(0)

176****0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