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贴城市》读书笔记.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拼贴城市》读书笔记--第1页

《拼贴城市》读书市笔记

《拼贴城市》是美国著名建筑理论家科林·罗(ColinRowe)两部经典建筑理论的一部,

另一部是《透明性(transparency)》。

我们都说建筑学是建筑的艺术,所以很多建筑的理论来自于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文

中所说的“拼贴”(collage)其实来源于现代艺术。在相机发明之前,绘画的一个重要作用可

以说是对现实的一种表现方式,但是随着1839年照相机的发明和应用,绘画的这一功能逐

渐被取代,所以艺术家们开始绘画的意义进行更多的方向探索。其中以毕加索为代表的,“通

过拼贴(collage)和贴纸(papercolle)的形式,把视觉现实主义的要素,插入到不断抽象

的立体主义绘画中”(注:引文为童明为《拼贴城市》的译者前言),从而给观者形成一种“幻

觉”。这是一种经过艺术家分析,采用非传统透视、色彩构成的方式进行的艺术创作,或者

说以前的绘画很多是写生或者写实,即把看到的通过笔、颜料在纸上再现,而拼贴则是再创

作,图面上表现的不再只是看到的再现,创作的媒介也可以不局限于笔和颜料,“产生出视

觉的、象征的、记忆的或者真实性的新概念,以此创造出新的绘画空间和结构。”(注:引

文为童明为《拼贴城市》的译者前言)

《亚威农少女》毕加索,1907年

这幅画被认为第一张有立体主义倾向作品。作者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

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把立体要素全部转化为平面性。

《拼贴城市》读书笔记--第1页

《拼贴城市》读书笔记--第2页

其实在理解拼贴城市之前,我觉得先理解拼贴建筑更简单一些。如何理解拼贴建筑,,

直观的解释可以将拼贴建筑划分为两类,一类稍微简单一点,或者初期的探索可以称之为

后现代主义对古典元素的拼贴,代表人物和作品有英国建筑师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设计的德国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新馆(1977-1984年),项目中把新古典的细节,比

如拱券、天井、爱奥尼柱式、古典雕塑装饰、大块的花岗石和大理石的嵌面,以及现代建

筑的玻璃幕墙,均在建筑中进行拼贴,给人以一种杂乱无章的堆砌的感觉;同样日本建筑

师矶崎新(ArataIsozaki)设计的筑波市政中心,也采用了类似的拼贴手法;后期拼贴建筑

则发展成为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解构理论上解释即是相对于结构主义

(Constructionsim),即是把固有的规则和人们对一件事物的印象打破分解或颠倒之后再进

行重建的行为和方法论。解构即是把固有的规则和人们对一件事物的印象打破分解或颠倒

之后再进行重建的行为和方法论。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伯

纳德·屈米BernardTschumi()彼得·埃森曼PeterEisenman()、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丹尼尔·李伯斯金DanielLibeskind()、蓝天组(Coopllimmelblau)等。

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詹姆斯·斯特林

《拼贴城市》读书笔记--第2页

《拼贴城市》读书笔记--第3页

筑波市政中心大厦

从操作性和实施性角度,拼贴建筑要比拼贴城市更易于实施,并以一贯的思想贯穿;

由于城市建设的复杂性和时间跨度大,拼贴城市则带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与随意性,城市的

拼贴会更无序且主题不鲜明。所以理解拼贴建筑要比拼贴城市更容易一些。

“解构主义”建筑

拼贴城市中关于拼贴城市解读,从乌托邦开始讲解,行文中引经据典,且采用拼贴方

式写作,让人难觅主旨,且喜用长句

文档评论(0)

180****674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