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pdf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pdf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第1页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

址而得名。其分布﹐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北到长城

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共发现遗

址约1000多处﹐经较大规模发掘的典型遗址有10余处。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

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的前身是老官台﹑李家村﹑

磁山﹑裴李岗诸文化(有人统称为前仰韶“”时期新石器文化)﹐在中原地区发展为

庙底沟二期文化。仰韶文化以其分布之广泛﹐延续之久长﹐内涵之丰富﹐影响之

深远﹐而成为中国诸新石器文化中的一支主干﹐它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繁荣

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发现和研究仰韶村遗址位于渑池县城北﹐包含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

化﹑河南龙山文化和东周文化等不同遗存。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发掘了该

遗址。后来又在黄河中﹑上游调查发现了若干类似的文化遗址。由于这些遗存均

含有一定数量的彩陶﹐曾被统称为彩陶“文化”。1926年起﹐中国学者先后发掘

了山西夏县西阴村﹑万泉(今万荣)荆村﹑河南安阳后冈﹑浚县大赉店等遗址。

1931年梁思永在后冈第一次发现了商代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上下依次堆

积的“三迭层”﹐从而明确了仰韶文化的相对年代。自仰韶文化发现至40年代﹐

学术界还初步探讨了该文化的特征和性质等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仰韶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有了新的收获。进行

了广泛的考古调查﹐比较大规模地发掘了一批重要遗址﹐如陕西西安半坡﹑临

潼姜寨﹑宝鸡北首岭﹑华县元君庙和泉护村﹑华阴横阵﹐河南陕县庙底沟﹑洛

阳王湾﹑郑州大河村等。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以若干典型遗址为代表﹐考古界

分析了仰韶文化的面貌﹐并对其分区﹑类型﹑分期及相互关系等问题﹐结合放

射性碳素断代测定的绝对年代﹐进行讨论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还对其彩陶纹

饰﹑制陶工艺﹑生产工具﹑建筑技术﹑埋葬习俗等﹐作了专题研究。又通过研究

村落布局﹑住房形式﹑埋葬制度﹑工具用品等实物数据﹐综合探讨了仰韶文化

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状况﹐以期复原当时的社会历史﹐其中主要对半坡类型的

社会结构有了较多的认识。

庙底沟遗址的发掘坑位

分区和类型集中表现仰韶文化特征的陶器﹐以手制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

为主。泥质陶上习见绘彩﹐一般是环绕外壁上部以黑彩绘出几何图案﹑植物和动

物花纹﹔夹砂陶则较普遍地拍印粗﹑细绳纹。主要器类有盆﹑钵﹑平底碗﹑小口

尖底瓶﹑细颈壶﹑斜沿罐﹑深腹瓮等﹐还有少量的釜﹑灶﹑鼎类器物。石器工具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第1页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第2页

中大量的经过了磨制﹐但打制石器仍占相当比例。从经济类型来看﹐仰韶文化是

一种较发达的定居农耕文化遗存﹐主要栽培粟﹑黍。

根据地域和时代不同所造成的文化面貌的差异﹐考古学界对仰韶文化进行

了分区﹑类型和分期的探讨﹐但目前认识尚不尽一致﹐代表性的意见有下列几

种﹕

一种意见认为﹐西起甘肃天水﹐东到河南郑州一带﹐是仰韶文化的中心范

围。这个范围内的两个重要支系(或称两种主要变体)──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是大致同时平行发展的。前者主要分布在关中西部﹐后者主要分布在关中东部

和豫西。它们在经历了一段类似的发展过程之后﹐约在庙底沟类型的后期﹐又逐

渐统一起来﹐并为另一种新的文化类型所代替。其它如平凉-天水﹑洛阳﹑豫北-

冀南﹑南阳-襄阳

文档评论(0)

152****29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