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聚集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西部十省的实证分析为例.docx

产业聚集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西部十省的实证分析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产业聚集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以西部十省的实证分析为例-论文网

?

?

论文摘要:本文以西部十省1978-2008年的数据为基础,首先计算了西部十省的三次产业区位基尼系数,然后通过协整检验确定了西部十省人均名义GDP与三次产业区位基尼系数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变量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注重西部地区经济内生性的培养,同时借鉴东部经济发展的经验,积极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论文关键词:产业聚集,西部大开发,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协整检验,跨越式发展

一.引言

西部大开发处于十年的节点上,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重新论证和对未来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落实和调整,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西部迎来了又一轮经济发展的机遇。如何实现欠发达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的后发地区,其在未来十年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选择之一,因此如何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成为现在经济学界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而产业作为推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产业聚集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大批学者通过理论与经验分析得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但是对于我国西部地区产业聚集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很多研究都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缺乏对西部地区单独的研究。因此本文选取产业聚集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西部十省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产业聚集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寻找西部地区的特殊性,为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产业聚集的判断有利于西部地区制定更符合本区域的产业发展政策,为真正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在未来十年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产业方面的支持。

二.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经济体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二是通过比较,研究不同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差异性,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框架。聚集经济研究的理论可以按照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标准来划分。聚集经济宏观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集经济效果的层面,经济学家通过对聚集经济效果的分析提出了聚集经济存在的合理性和实现途径。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对聚集经济如何产生做出理论上的解释。随着两个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聚集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理论界的研究热点和焦点。我们认为关于聚集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对聚集经济的影响;二是聚集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三是聚集经济的发展态势和地区差异。

经济增长对聚集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来实现的,其基础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知识外溢和技术外部性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知识外溢和技术外部性是规模经济形成的基础,伴随规模经济而来的就是聚集经济,因此,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技术外部性带来的规模效应影响到聚集经济的形成。由于理论上经济增长影响聚集经济的因素已经比较成熟,所以对研究成果在此不再赘述。

聚集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很多。聚集经济作为与经济增长相伴而生的经济现象,其形成和发展必将通过累积因果循环作用影响经济增长。外国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分析经济活动密度特别是人口(就业)密度对生产率的影响,通过生产率建立聚集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联系的桥梁。中国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外国学者的已有分析框架,通过对我国经验数据的分析,研究聚集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罗勇、曹丽莉以我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选用Ellison-Galeaser指数作为聚集经济的分析指标,通过实证检验得出:Ellison-Galeaser指数与工业产值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张妍云从就业密度的视角,采用最小二乘法研究发现,工业的聚集可以带动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章元、刘修岩选取我国城市1998-200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对原有分析模型进行控制,得出我国历史上铁路基础设施通过影响聚集经济对我国城市的人均GDP的增长率产生显著性影响的观点。

聚集经济的态势和地区差异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反映聚集经济的指标,来分析我国聚集经济发展的态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地区差异。例如:魏后凯采用我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的数据,通过对521个制造业的分析,考察了我国制造业的市场聚集状况与特征,并将分析结果进行了国际间的比较,得出我国制造业集中程度相对较低的结论。梁琦选用产业地方化和专业化的视角,对我国制造业的集中和分散的态势做了深入研究。范剑勇选用2004年我国城市的截面数据,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产业聚集主要是源于非农产业的规模递增地方化,同时这种地方化提高了区域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对我国地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39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