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要》4科技之光 教学课件.pptxVIP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要》4科技之光 教学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要;目录;第四章;;了解我国古代天象记录、天体测量、历法编制的相关知识;知道天文历法对古代人的作用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中国人讲究“天人感应”,认为天象关乎人事,通过星占可以预测未来、了解天命,所以古人特别重视观测天象,在史书中留下了大量的天象记录。中国古代的天象记录十分丰富,包括日食、彗星和太阳黑子等记录,这些宝贵的天象记录反映出先人孜孜不倦、勤于观测的严谨态度,闪烁着智慧的光辉,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天象记录在其后人们认识宇宙、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日食;(二)彗星;;(三)太阳黑子;在天文学中,通常要测定天体的位置和天体达到某个位置的时间,这项科学称为天体测量学。

我国古代在天体测量方面成绩卓著,主要体现在设计制造了精密的天文仪器和绘制了???学的星表、星图等。;(一)天文仪器;;(二)星表、星图;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历法上。历法是根据天象变化规律,计量时间间隔,判断气候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内容包括年、月、日的安排和节气的调整等。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而产生的朔望现象,形成了“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而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形成了“年”的概念。“年”“月”“日”这三个概念所产生的依据是互相独立的。;(一)干支历;(二)汉历;(三)二十四节气;按照先后顺序,二十四节气依次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二十四节气歌》。;;;;;了解四大发明的起源、历史背景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二)造纸工艺流程;(三)造纸术的传播;;(二)指南鱼和指南针;(三)航海罗盘;中国发明的火药首先用于制造烟火,后来逐步在军事上得到广泛应用。唐朝末年出现了“火炮”(把火药制成环状,把吊线点燃后用抛石机抛掷出去)、“火箭”(把火药球缚于箭镞之下,将引线点燃后用弓射出)。北宋建立了火药作坊,先后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从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到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这一转化标志着火药使用的成熟阶段的到来。南宋时出现了以巨竹为筒、内装火药的突火枪,到了元朝又出现了铜铸火铳,这些都是以火药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在战争中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威力。;大约在唐代晚期,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硝石,已传到阿拉伯、波斯等地,因其洁白如雪,被称为“中国雪”或“中国盐”。在13世纪左右,火药才经由商人传入阿拉伯地区,因那时的阿拉伯人称中国为“契丹”,故把中国传入的火药武器称为“契丹火枪”或“契丹火箭”。在蒙古人西征的过程中,阿拉伯人得到了中国的火器;而欧洲人又在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学会了火药和火器的制造方法。;中国的印刷术开启于古代的印章和石刻文字。到隋代初年,民间已开始用雕版印刷历书等。其方法是将文字或图画以阳文反刻在质地坚硬的枣木或梨木板上,然后刷墨铺纸加以印刷。到唐代已逐渐用雕版印刷流行较广的书籍。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了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刷的《金刚经》,其雕刻精美,图文清晰,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比欧洲最早印刷的《圣克利斯托菲尔》画像要早600年。五代以后,雕版印刷术进一步发展,到宋代已达盛期,印刷出版了众多经、史、子、集各类书籍。这时除官刻本(政府)和私刻本(文人)外,还有许多以盈利为目的的私营书坊,所以宋代藏书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宋开宝四年(971年),张从信在成都雕印的全部《大藏经》达1046部,共5048卷,所用雕版达13万块之多。;但雕版的使用并不方便,不但刻版费时,而且保存不易,常因气候、虫蛀等腐蚀变形,并且即使有错字也不能改正。这时出现了活字印刷的平民发明家毕昇。他以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不断地摸索,终于在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在后来的发展中,元代曾改用锡活字。过去认为,元代农学家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并且将活字按韵排列,大大提高了工人的拣字效率。但据1991年9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西夏方塔中出土的西夏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研究,此经为西夏后期(12世纪下半叶)用木活字印刷,这把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时间又提早了一百多年。到明代出现了铜活字(图4-6),16世纪又产生了铅活字。可以说,直到20世纪电子排版系统出现以前,人类还一直在使用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

;;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和农学的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心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付费阅读后,再购买,只需补差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