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高中古诗文教学教师行为初探
?
?
石聿就
在文化意识高度自觉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学更要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古诗文蕴含着丰富深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在古诗文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条比较好的途径。那么,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是怎样呢?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采用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来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呢?
一、传统文化视野下的高中古诗文教学教师行为现状
教育是一种以教师行为为表征的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都对教学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在传统文化视野下,有些教师的高中古诗文课堂教学实践存在一些偏差。
教学内容的偏差。主要表现为古诗文教学中,重“言”轻“文”。虽然古诗文确实给现在的高中生的学习和鉴赏带来了一定难度,但是语言有一定的传承性,对我们来说古诗文是母语,但有些教师把古诗文鉴赏课上成了古代汉语研究课。将一篇优美的古诗文“碎尸万段”,详细罗列诸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言”内无人,课内无“文”。
教学模式的偏差。主要表现依然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比如,一些语文教师一般就一篇文言文教学先是简介作者,接着介绍文章写作背景,然后字句解释,再进行内容和写作特色的分析,这样的古诗文还有美感可言吗?学生也只能是被动的听、被动的答、被动的记忆。
教学效果的偏差。主要表现为古诗文教学失去了魅力和活力。当学生习惯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古诗文教学的效果自然是差劲的。过分注重“言”的落实,而忽视了“文”的价值,当然谈不上在古诗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经典之美。难怪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又怎么谈“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呢?
二、传统文化视野下的高中古诗文教学教师行为偏差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和教师绩效制度因素。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古诗文教学的相关要求体现了对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关注文化传统、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视,而苏教版(高中)编排了数量众多的古诗文(必修一至必修五选入必读课文70篇,古诗文32篇,古诗文所占比例高达45%),为教师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但是,对教师行为有指挥棒作用的高考是怎么考查古诗文的呢?以2017年语文高考(浙江卷)为例,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古代诗文阅读的分值比重(27%)比前几年有所提升,可以看出浙江省的考试内容在呼应新课改方面的努力。我们再来看看考查内容:分别考查了文言实词(3分)、文言虚词(3分)、内容理解(3分),断句(3分)、翻译(8分)、诗歌的内容和手法(8分)、文化典籍《论语》的初步了解和探究(6分)、古诗文默写(6分)。从这套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浙江高考对古诗文的考查比例有所提升,但重视的是文言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相对机械,对文化常识、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够。这种考查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指挥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众所周知,高考成绩不仅决定着学生的前途命运,同时也决定着教师的业绩和学校的声誉。简言之,考试决定一切。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高中古诗文的教与学充斥着功利和实用的价值观,都是师生“同一个梦想”——如何应付试卷上的古诗文试题。而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很大程度是靠长期的潜移默化而奏效的,是不大容易通过考试考出来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大多数一线教师把古诗文课上成古代汉语研究课,研究如何得分。这种教师行为也是人趋利避害本性的生动体现。
(二)教师教育和个人传统文化素养因素。
当下中国教育制度的现状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存,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倡导素质教育,但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定时,主要还是以应试成绩为主。教师的培养和入职考试,亦是如此。在现行的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专门课程,教师入职考试也没有传统文化素养方面的考查。这就意味着早就造就了一个专業上不成熟的语文教师。
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其传统文化素养对教学行为产生较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所谓“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对于一名语文教师来说,首先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用自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去熏陶和感染学生,水涨船才高。教师首先就得大量阅读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而且要达到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的境界,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课堂上,教师的受传统文化浸润的精神气质,就是最生动、最宝贵的课程资源。但是,真正潜心读书的教师少。很难想象,一个不经常读书的语文老师如何担当得起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重任?
三、传统文化视野下的高中古诗文教学教师行为实践初探
(一)转变教育理念——“以文化人”
教师理念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