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符号视角下中国气候变化议题报道的中西对比研究-基于中西方主流新闻媒体的图片报道.docxVIP

视觉符号视角下中国气候变化议题报道的中西对比研究-基于中西方主流新闻媒体的图片报道.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视觉符号视角下中国气候变化议题报道的中西对比研究

基于中西方主流新闻媒体的图片报道

?

??

?

?

?

?

?

?

?

???

?

?

?

?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凸显,以全球变暖为基本特征的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各国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风险,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中国的气候危机、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表现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各方力量据此展开讨论、竞争和博弈,形成了对中国气候变化议题的多种方式建构。

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推动视觉文化传播的兴盛,海德格尔所说的“世界图像时代”来临。视觉符号因其直观性、形象性、易读性等特征,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媒体建构外部世界的重要方式。视觉符号研究关注非语言符号系统中的视觉表意,通过各种借助视觉要素进行传播的符号建立起共通性阐释。[1]本研究基于视觉符号视角,考察中西方媒体关于中国气候变化议题报道的视觉表征策略和核心视觉符号的象征性意义,思考以下问题:中西方主流新闻媒体的图片报道如何建构中国气候变化议题?在视觉表征和象征性视觉符合使用上有何差异?中国气候变化议题对外传播有何启示?

二理论基础及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的符号二重性理论对符号能指与所指关系进行了系统阐释,认为符号是一种关于能指和所指的二元关系。任何符号都可以被选择和组合,“符号文本的表意实践基于组合与聚合两个关系向度展开”。[2]雅柯布森(RomanJakobson)进一步指出组合各组分之间的关系是邻接(continguity),而聚合各组分的关系是相似(similarity),[3]从而推论出重要的符号学原理。符号学是研究意义的学说,一系列术语显示出符号意义的复杂性。罗兰·巴尔特(RolandBarthes)在符号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意义分析理论,认为符号的意义分为第一层次的明示义和由隐含义、迷思、象征构成的第二层次意义。“物永远是一个符号,有两个坐标加以标定,一个是深度象征的坐标,一个是扩大的分类坐标。”[4]根据巴尔特的符号双轴关系,符号意义的对象(object)落在“分类坐标”上,即毗邻轴考察符号表意要素的组合关系和不可替代性;解释项(interpretant)落在“深度象征坐标”上,即系谱轴考察不同符号文本在各个表意要素上的聚合关系和可替代性。

研究基于符号的意义分析理论和符号的双轴关系分析方法,通过剖析中西方媒体关于中国气候变化议题的图片报道在意指过程中采用的表意要素,从视觉符号视角考察中西方媒体关于中国气候变化议题报道的视觉表征策略和核心视觉符号的象征性意义,从而理解中国气候变化议题报道中不同立场符号使用者建构各自意指概念的意义生产过程,思考中国气候变化议题对外传播的视觉符号策略。

(二)研究样本筛选

气候变化风险的全球化特征使得气候变化议题报道与世界气候大会密不可分。研究以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2015年11月30日~12月11日)和2017年德国波恩气候大会(2017年11月6日~11月17日)为时间节点,以“China+climatechange”“Chineseclimatechange”为关键词,基于中国国家英文媒体《中国日报》(ChinaDaily)和国家级新闻网站新华网,以及《纽约时报》(TheNewYorkTimes)、《卫报》(TheGuardian)、《华盛顿邮报》(TheWashingtonPost)、《华尔街日报》(TheWallStreetJournal)等西方主流新闻媒体,对中国媒体和西方媒体关于中国气候变化议题的图片报道和新闻配图进行搜集,最终获得有效图片样本分别为83张和75张。在图片来源和转引方面,中国媒体的图片报道除了来源于新华社(59张)和《中国日报》(ChinaDaily)(21张)外,还转引了央视网(CNTV)(2张)以及路透社(Reuters)(1张)的图片。西方媒体报道在图片转引方面主要集中于美联社(AP)(共计11张)、路透社(Reuters)(共计8张)等国际通讯社以及盖蒂图片社(Getty)(共计19张),且没有转引自中国媒体的图片。

三中西方媒体关于中国气候变化议题报道的视觉表征

在传播过程中,视觉符号所传播的不仅是在表面上所描绘的各种符号,而且更重要的是隐藏在视觉符号背后的意义,这是传播的本意。[5]图片主题由多种视觉符号构成,符号使用者基于一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与符号互动之后产生意义,对图片主题的解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视觉符号背后的意义框架设定。依据罗兰·巴尔特意义分析理论,从意义的两个层次对中西方媒体关于中国气候变化议题的视觉符号表意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天马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